三角形最稳,咱这六角,是六个三角形抱成团!”
她拆解一个旧筐,展示其结构如何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运河上的船工编缆绳筐悟出来的,要的是个聚力。一个人编,慢,但编成了,就散不了。”
流光柳丝代表了柳编技艺的巅峰,将材料的运用推向极致,体现了匠人对美的极致追求和超越实用的艺术精神。
“爷爷,您再仔细想想,太爷爷那辈儿,这流光柳丝是怎么传下来的?有没有什么老物件、老故事?”
爷爷进阁楼翻箱倒柜,竟真找出几件用“流光柳丝”技法编织的旧物,其中一件小巧玲珑的宫廷式样果盒,工艺之精湛令人咋舌。
“你太爷爷以前嘀咕过,说祖上好像给宫里办过贡品”
爷爷喃喃道。
柳青看到爷爷找出的东西如获至宝,立刻又扑向奶奶留下的那箱笔记和画稿。
在一本泛黄的册子角落里,柳青果然找到了零星记载:
“闻曾祖曾以‘流光彩丝篮’贡于京,得赏”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足以将技艺历史向前推溯百余年。
爷爷和李阿婆他们坐在镜头前,一遍遍演示那些几乎失传的绝技。
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是几十年功力的沉淀。
“这里手腕要抖一下,不是硬掰!”
“哎对了,就是这个劲!差一点味道就全变了!”
张磊负责录制,常常一个镜头要反复拍几十遍。
柳青需要为每一项纹样撰写说明。
历史渊源、文化寓意、使用功能、技艺特点。她翻遍县志、走访老人,从奶奶零星的笔记里拼凑历史。
“原来‘龟背纹’不仅象征长寿,在古代官服补子上也有用到,代表臣子的稳重”
爷爷拿出了老照片和奖状,柳建国贡献了他收集的媒体报道。
“这个没见过。“柳青翻到奶奶笔记里夹着的一页纸,上面画着十二种复杂纹样,旁边标注着“已失传”。
爷爷凑过来看:“这是...你奶奶整理的失传技法。有些我都没见过。”
柳建国也放下手中的活计:“千层浪?这不是传说中能编出立体波浪效果的技法吗?”
“据说清末就失传了。”爷爷轻轻抚摸着图纸,“没想到你奶奶找到了编法...”
柳青问:“这些技法现在还有人会吗?”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童雁 作品《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第七十三章 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