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摇头:“除非找到完整记录,否则...”
“那不就是我们的独门技艺了吗?”柳青兴奋地说,“如果能复原这些技法,就能证明清河柳编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工艺,不是随便什么仿品都能冒用的!”
爷爷沉思片刻,起身走向阁楼。下来时手里拿着一个小木盒:“你奶奶留下的。我一直没打开过...现在也许是时候了。”
木盒里是一叠发黄的设计图,每一张都详细记录了一种复杂技法的步骤。最上面那张赫然标注着“千层浪,立体波浪编法”。
“太棒了!”柳青小心地翻看着,“又一个非遗申请的关键证据!”
张磊要将爷爷演示的每一个步骤分解,用数位板和制图软件绘制出精准无比的步骤分解图,标注尺寸、角度、力道方向。
这是将手感视觉化、数据化的艰难尝试,常与爷爷的只可意会发生冲突。
他构建了庞大的数字档案库。每一段视频、每一张照片、每一份图纸都被编号、归档,与柳编百样图的对应页关联。
他开玩笑说:“咱们这是在给手艺建一座数字基因库。”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惊喜。
李阿婆在还原“喜鹊登梅”纹样时,想起她姥姥说过,这个纹样必须用春天的柳条编,才寓意“生机勃勃”,用秋柳则不吉。
柳青在绘制“万不断”纹样时,发现其中一种复杂的变体结构,与偶然看过的一本关于古代密码的书中的符号极其相似。
不仅这些,她在用高精度扫描仪备份图册封皮时,意外发现封皮夹层里似乎有东西!
小心翼翼地拆开后,里面竟是几张泛黄的薄纸,上面用极细的笔触绘制着几种从未见过、结构精妙无比的新型编织结构图,旁边标注着“月心巧制”。
所有发现都被立刻记录、归档。
最大的挑战在于将只可意会的经验转化为可言传的标准。
“阿婆,这手感到底怎么描述?”
“就是火候到了,它自己就服帖了呗!”
李阿婆比划着,却说不出的所以然。
“这个角度根本标不出来!爷爷您再说具体点,是三十度还是三十五度?”
“什么三十三十五!”爷爷没好气地比划着,“就是手里这个感觉!柳条自己会告诉你!”
拍摄视频时更是困难重重。
当张磊试图用相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童雁 作品《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第七十三章 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