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短的提示音响起——清脆、熟悉,带着某种机械质感的回响。
是初代“金融洞察系统”的开机音效。
陈帆的手指猛然收紧。
那段音频是他亲手录制的,来源是一段老式电话拨号音采样,仅存在于最初版本的本地调试环境中。它不可能外泄,更不可能被复现。
“他们在放饵。”李航迅速拔下该显示器的输入线缆,同时启动物理隔离开关,“这是诱捕程序,等我们反向追踪就会暴露核心节点。”
“我知道。”陈帆的声音反而平静下来,“但他们忘了,谁才是这段代码的创造者。”
他坐回座位,打开一台未联网的终端,手动编写一段新的指令流。内容是一份伪装成系统崩溃的日志文件,里面包含了大量看似混乱但实际上有序排列的调试信息。最关键的是,这些信息中嵌入了一个逆向验证机制——一旦被执行,就会悄悄记录下运行环境的硬件特征。
“把这个,”他将文件递给周婷,“通过新加坡那个ip的回传通道送回去。”
她没有犹豫,立即将文件打包进下一波混淆数据流中。五分钟后,监测程序捕捉到一次异常的内存调用行为——目标主机短暂开启了高权限调试模式。
“他们打开了。”李航盯着屏幕,“而且用了原生解释器。”
几乎在同一刻,主屏再次爆发出密集的滚动代码。不再是单向传输,而是双向对冲。红色代表对方的扫描请求,蓝色是他们的反向探测,两者在虚拟信道中激烈交锋,形成一片不断翻滚的数据瀑布。
“撞上了。”周婷看着碰撞频率飙升,“我们的探针正在和他们的分析引擎正面交锋。”
机房内的四台主控终端同时发出警报。电力负荷微微波动,张磊立刻检查ups状态,确认输出稳定。他没有离开电源柜,而是直接接通了备用电池的手动监控接口。
李航切换到深层协议分析界面,发现对方开始调整防火墙规则,试图封锁特定类型的响应包。但他也注意到,每一次规则更新,都会留下一丝微小的延迟漏洞——那是系统自动同步配置所需的时间差。
“有节奏。”他说,“每十二分钟一次更新,持续三秒左右。”
“够了。”陈帆盯着那片沸腾的代码流,“下次他们改规则的时候,再放一波带指纹的日志。”
周婷点头,已经开始准备下一组混淆数据。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将多个虚假模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