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细致,从桃树的种植年限、浇水施肥的频率,到冬季的保温措施,都一一过问。当听到苏建国说这些冬桃是他父亲传下来的老品种,自己又培育了十几年才达到现在的品质时,张教授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不容易啊,民间藏着这么好的品种,你们能坚持这么多年,值得敬佩。”
接下来的几天,张教授每天都泡在桃林里,带着苏晓棠和林风采集土壤样本、测量桃树的生长数据,还对不同树龄的桃树进行了授粉实验。他发现,虽然这片冬桃的耐寒性很强,但果实的甜度和产量还有提升的空间,而且部分老桃树存在抗病性弱的问题。
“如果能进行品种杂交,把你们这冬桃的耐寒基因和其他优质桃品种的高糖、高抗病基因结合起来,说不定能培育出更优质的冬桃品种。”张教授拿着实验数据,对苏晓棠和林风说,“不过这需要时间和耐心,至少得三年才能看到成果。”
苏晓棠毫不犹豫地说:“张教授,只要能让冬桃变得更好,我们愿意等!您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跟我们说。”林风也表示,会用镜头记录下品种改良的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冬桃培育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