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清晰:
“陈书记,许县长,你们看。”他用撬棍点了点几块相对厚实、边缘还算整齐的钢板和几根粗壮的钢筋。
“这些是好东西!厚钢板、粗钢筋,材质不错,锻打农具的核心部件——锄头、镰刀刃口、犁铧尖——再合适不过。
那边堆的损毁工兵铲,稍加打磨修复就能直接用。”
接着,他指向一堆形状怪异、布满深褐色锈迹的扭曲金属,以及混杂其中的大量弹壳、炮弹皮碎片和小零件:
“这些就复杂了。规格杂乱,大小形状千奇百怪,附着大量泥污油垢,甚至可能夹杂未爆弹药残留,处理需要武装部专业介入。
光是分拣、清洗、切割预处理,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是个细致活儿。没有三五百人日夜两班,半个月也理不清。”
他又用撬棍敲了敲一块看起来材质不同的铁块:“材质更是大问题。这里面混杂着高碳钢、普通铁,甚至劣质铸铁。
如果大规模回炉熔炼,配比控制不好,出来的材料不是太脆,就是太软,容易崩口卷刃,农具质量难保证。而我们厂,”
他指了指不远处几台老旧的熔炉和简陋的翻砂设备,“现有的熔炼能力对付大块废钢很吃力,模具也极度缺乏。
要在春耕前大批量生产结构复杂的农耕机,”他摇摇头,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严谨,“不现实。目前只能走‘组装’路线,东拼西凑。”
他引导两人走到废料堆后方,那里停放着几十辆只剩下骨架、引擎裸露、布满弹痕的废弃卡车残骸。
“最大的亮点在这儿!上面送来的43辆报废卡车!大部分引擎虽然损坏,但核心部件——缸体、曲轴、齿轮箱——不少经过修复是能用的!
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些卡车引擎作为动力源,搭配我们能用废料加工出的传动轴、齿轮,再焊接上犁铧或旋耕刀片,改造成简易的牵引式农耕机!”
郑春秋的眼中闪烁着技术攻坚的光芒,但随即又严肃道:“但这属于应急的‘土法上马’,性能、稳定性、安全性都只能算勉强可用:
传动系统是硬连接,转向困难,操作需要壮劳力,容易失控;
临时焊接的刀架和犁铧固定不牢,高强度作业下容易断裂伤人;
引擎工况不稳,随时可能趴窝。故障率会很高,需要随时跟着维修队,而且数量也有限。”
他总结道:“综合评估,以现有能力和时间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83章 春耕保卫战(求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