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种上麦呀——嘿!吃饱饭呀——嘿!”
粗犷嘹亮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压过了机器的轰鸣,在南口大地上回荡,带着一种原始而磅礴的生命力。
陈朝阳早已等在一处临时堆起的土台旁,摊开了那张粗陋的地形图。
郑春秋、赵大刚,还有被特意叫来的周老蔫、王满仓等几个老河工也在一旁。
看到方同舟三人被带过来,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
王满仓等人警惕地打量着这几个“先生”。年轻的农会干部们投来的目光更是复杂,混杂着审视、怀疑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方先生”陈朝阳打破了沉默,语气平静,指向地图和眼前广阔的工地,
“时间紧迫,废话不多说。你们的任务,就是结合这张图、你们的专业知识、还有这几位老河工对水土地势的经验,
尽快拿出主干渠和关键支渠的精准路线方案。赵队长配合你们实地定点。郑教授负责协调机械。”
方同舟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忽略那些刺人的目光,走到地图前。
他戴上那副厚眼镜,手指在地图上快速移动,声音带着久违的专注,却又努力保持着谦卑:
“周书记,根据您昨日提供的数据和我记忆中的旧水文图,上游筑坝点初步看这里、这里地质相对稳固。
引水主干渠,理想坡度应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之间,才能保证流速冲刷又不至于淤积”他语速很快,夹杂着专业术语。
孙茂才立刻掏出随身带来的、磨得发亮的旧罗盘和简陋的皮尺。
吴文清则摸出半截铅笔和一个小本子,开始飞快地演算。
王满仓指着地图一处:“方先生,按这个坡度,主干渠会穿过前面小王庄的几十亩熟地,乡亲们”
陈朝阳眉头微蹙,这正是他担心的:“有没有可能微调路线,避开良田?或者,损失最小化的方案?”
方同舟和孙茂才凑在一起低声讨论,手指在地图上反复比划。
周老蔫听着那些“坡度”、“流速”、“淤积”的词儿,似懂非懂,忍不住插了一句,指着远处一道隐约的旧河沟痕迹:
“周书记,俺俺记得老辈子说,那老河沟底下土硬实,早年也淌过水,就是后来淤死了。要是要是能顺着那旧沟挖深些”
方同舟猛地抬头,顺着周老蔫指的方向望去,又低头对照地图,眼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92章大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