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非简单的官复原职!这是对他的最高肯定!
更是将昌平未来的命运,毫无保留地托付于他的肩头!
陈朝阳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和眼底的湿意,挺直身躯,向罗重文敬了一个标准的、带着战场硝烟记忆中无法忘记的军礼,声音洪亮而坚定:
“是!感谢组织信任!朝阳保证,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带领昌平全体干部群众,将‘试点’建设好,绝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
“好!这才像样!”罗重文满意地点头,“记住我的话:埋头拉车,抬头看路!”
紧接着他展开第二份盖有鲜红“华北局”大印的特别聘书,声音陡然提升,字字如宣告,响彻清晨:
“但昌平这点地界,装不下你这份心思了!”
聘书标题赫然:
关于聘任陈朝阳同志为华北行政委员会工业厅特别技术顾问暨京津冀地区军工生产协调委员会委员的决定
(华北局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五日)
核心赋权:
“顾问”职权:“列席华北工业厅重大技术决策会议,对全区工矿企业推行标准化、重大技术革新方案拥有建议权及专项质询权。”
“委员”职权:“参与规划平津唐(京津冀)地区军工生产布局、军民两用技术转化项目,协调跨区域(限技术及产能衔接范畴)资源调配。”
“试点”纽带:“上述职责行使,须以推动‘昌平国家试点’任务为优先载体与核心验证平台。”
罗重文将聘书重重拍在陈朝阳手中,目光如炬,仿佛要将使命烙进他掌心:
“这个‘顾问’加‘委员’,不是让你坐办公室喝茶看报!是给你撕开条条框框、打通关节的‘虎符’!
以后,昌平需要协调天津的精密机床、唐山的特种水泥、甚至北平研究所的稀缺仪器,遇到推诿扯皮、衙门作风,亮出这个身份,直接找他们的厅长、厂长、所长!”
他声如洪钟,斩钉截铁:
“你就告诉他们,这是我罗重文,是华北局,给你背的书!给你撑的腰!记住!你的根在昌平,战场在车间地头!但这双眼睛,得给我盯住整个华北的棋盘!
脑子,得给我谋划全局的胜负!试点试什么?就试你这‘立足一县,胸怀全局,谋定而动’的胆魄与本事!”
陈朝阳心神剧震!这已远超简单的复职!“特别技术顾问”+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136章 20名专家更是20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