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队,面容疲惫却眼神坚定。
更多的则是等待渡江的部队,密密麻麻地挤在仓库屋檐下、围墙边,靠着背包抓紧时间休息,呼出的白气连成一片。
成捆的棉衣、堆积如小山的炒面袋、一箱箱弹药、拆卸开的火炮部件
各种物资杂乱地堆放在露天场地或简易棚屋里,许多仅用油布草草覆盖,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负责搬运和清点的后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嗓子都喊哑了。
狭窄的道路上,牛车、马车、独轮车、吉普车、卡车以及徒步行军的队伍交织在一起,寸步难行。
刺耳的喇叭声、牲畜的嘶鸣、指挥交通的哨音、催促前进的吼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令人窒息的喧嚣。
尽管是白天,县城上空依然弥漫着防空警报解除后残留的紧张气氛。
远处江对岸朝鲜新义州方向,隐隐传来沉闷的爆炸声,几缕黑烟升腾而起。
“昌平后勤团”的抵达,在这片混乱中激起了一小片涟漪,但很快又被更大的洪流淹没。
陈朝阳的指挥车艰难地穿过人群,驶向兵站深处一栋相对完好的两层砖楼——第十三兵团前线指挥部所在地。
刚下车,一股混合着烟草味、劣质煤烟味和紧张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
楼内走廊挤满了等待命令或汇报情况的各级军官,电话铃声、争论声、电报机的滴答声不绝于耳。
陈朝阳带着徐卫华,在警卫的引导下,穿过拥挤的走廊,来到二楼尽头一间门上贴着“后勤调度室”纸条的房间。
推门进去,烟雾缭绕,几位同样挂着后勤部臂章、但神色比他更憔悴的干部正围着地图和报表争论得面红耳赤。
“陈部长!”一个带着眼镜、头发凌乱的中年干部看到陈朝阳,立刻像是看到了救星,快步迎了上来,他是兵团后勤部的调任的副部长吴有三。
“您可算到了,一路辛苦了!这边情况唉!”
陈朝阳与他简短握手,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物资清单和运输计划表,上面的红叉和问号触目惊心。
“吴副部长,情况简报。”
吴有三语速飞快,却带着深深的焦虑:
“陈部长,情况比预想的糟十倍!第一批入朝的部队已经过去了,但带走的物资杯水车薪!
您让火车运来的那二十万套棉服,昨天下午就到了!
可问题更大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210章 抵达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