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他换上了北行的军用列车。
列车喷吐着浓烟,驶过鸭绿江大桥。
当车轮碾压上祖国安东的土地时,车厢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一种难以言喻、名为“家”的安全感悄然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与紧张。
然而,归国之路依旧漫长。
从安东出发,火车沿着沈安线、沈山线、京山线这条大动脉向关内驶去。
这是一段极其考验耐心的旅程。
铁路是敌机重点破坏的目标,夜间行车、临时停车、为更紧急的军列让路是家常便饭。
窗外不时闪过轰炸后留下的断壁残垣和日夜不停抢修铁路的官兵、民众的身影,提醒着人们战争并未远离。
但在这缓慢的逆行中,陈朝阳的视野里,也开始涌入截然不同、充满生机的景象。
列车穿行在广袤的东北原野上。
时值冬末春初,黑土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但偶尔裸露出的地方,那黝黑肥沃的土壤,在阳光下闪烁着油润的光泽。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这句民谚瞬间涌入陈朝阳的脑海。
“这不是土地,这是黑色的黄金,未来国家的最大粮仓和重工业基地,必然在此!”
他心中感慨,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片土地蕴藏的巨大潜力。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早年在这片土地上革命奔波的岁月,那时虽然艰苦,却同样充满了改变一切的激情与无数可能性。
远处,是无边无际的森林,落叶松、红松、白桦层层叠叠,即便在冬季也显得苍劲而茂密。
“如此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是建设的木材来源,更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他暗自思忖。
在一次长时间的临时停车中,列车停靠在了一个小站附近。
四周寂静,只有寒风掠过树梢的呜咽。
忽然,车厢里有人低声惊呼:“快看!鹿群!”
陈朝阳循声望去,只见铁路线远方的林间空地上,一群野生的马鹿,正警惕地昂着头,打量着这个喷吐白烟的钢铁巨兽。
它们身形优美,在雪地上跳跃奔跑的姿势轻盈而灵动,仿佛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这一幕,充满了野性、蓬勃的生命力,与朝鲜战场上满目疮痍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陈朝阳久久地凝视着,战争的创伤似被这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427章 抵达北平(求用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