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试探,还是蓄意为之?
若是无心之失,陈朝阳断然不信。
宋亚文是何等人物?
省委第二书记,其政治敏感性和语言精度早已千锤百炼。
如此充满旧衙门习气的词汇,绝无可能是无意间的口误。
总不能是习惯成了自然?
这个念头一闪,便被陈朝阳立刻摁灭。
他深知,到了这个层级,每一个用词都是经过政治神经过滤的。
这更像是一种精妙、裹着糖衣的敲打。
潜台词呼之欲出:你陈朝阳不是急着去军队吗?不是要按自己的节奏来吗?
好,我们依你。
但在地方这套体系里,你工业厅长的身份,就意味着你要遵守这里的规矩,甚至可能是某种潜规则。
你今天可以拒绝省委的宴请,那明天呢?你这“特殊人才”的架子,到底想摆多大?
一股极其强烈的兴味夹杂着审视,取代了原本轻松的初至之感,在陈朝阳心中升腾而起。
他意识到,自己踏入的并非一片热情洋溢、毫无保留的欢迎之地。
这片水潭,远比预想的更深,更浑。
眼前的热情欢迎与这猝不及防的“冷针”,构成了汉东省向他展示的第一张复杂面孔,一面是团结协作的革命同志情谊,另一面,则是盘根错节、需要步步警惕的地方政治生态。
陈朝阳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微微绷紧了一瞬,那是一名顶尖战术大师在遭遇意料之外却颇具挑战性的新对手时,本能流露出的专注与亢奋。
他本就是政工出身,这点鬼魅伎俩甚至圈套,让他觉得可笑
“哈哈哈~”现场短暂的沉默被陈朝阳朗声的笑打破,他非但没有显露出丝毫被冒犯的愠怒,
反而上前半步,亲热地握住了宋亚文的手,用力地晃了晃,语气真诚而热切:
“宋书记,您这可是在批评我了啊!
‘召见’这两个字,我可万万不敢当,这是旧衙门老爷才摆的谱儿,咱们讲的是民主集中,是同志式的商量和协作。”
他这话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敲在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不仅轻巧地将“召见”这个词原封不动地扔了回去,还给它扣上了一顶“旧衙门习气”的帽子,瞬间扭转了话语的立场高低。
不等宋亚文回应,陈朝阳话锋紧接着一转,目光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442章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