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
如何将理论学习转化为灵活机动的战场实践,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3.极少数积极进取型学员,敢于在极端劣势下思考“以攻代守”、“以速度换空间”,展现出极强的战术主动性和决断魄力。
其方案风险极高,但内核价值在于对“战机”和“主动权”的极致追求,这正是未来合成化作战中高级指挥员最可贵的品质。
如何保护和引导这种主动性,并将其与系统性思维、风险控制能力相结合,是教学的重点方向。
核心问题总结:当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与未来战争所需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我们的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填补这一鸿沟。
三、基于本次课程启示,对后续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初步思考:
1.坚持“想定牵引、问题导学”模式:后续课程应继续采用高强度、高压力的实战化想定作业,
让学员在“犯错-复盘-再学习”的过程中,亲身感受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快节奏,倒逼其转变思维。
2.推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对于“李云峰”式的学员,应鼓励其大胆思考,重点培养其战役战术层面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加强其体系协同和后勤保障意识,避免其成为“孤胆英雄”。
对于广大中间学员,重点是“换脑子”,通过大量成功战例,尤其是朝鲜战场新鲜战例和实战演习,
让他们亲眼看到新战法的威力,逐步接受并掌握现代化指挥艺术。
对于思想偏保守或教条的学员,应引导其发挥细致、严谨的特长,向参谋、后勤、教学管理等岗位方向发展,做到人尽其才。
3.突出“委托式指挥”理念:未来的战争,战场信息瞬息万变,必须赋予一线指挥员更大的临机决断权。
教学中应重点强调“任务式命令”,即上级明确作战意图和目标,下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执行,培养其独当一面的能力和担当。
4.建议组织联合演习:强烈建议尽快筹备实施实兵实装演习。
让学员不仅在课堂上推演,更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协调步、炮、坦、工、化以及后勤单位,
切身感受“体系作战”的含义和“速度”在实战中的价值。
此次课堂辩论,唯有在演习场上才能找到最终答案。
以上是我对首次课程的一些初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456章 首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