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本的大事,藩镇起兵要去攻打一个镇守大将军,然而在陛下的口中,竟然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不但不担心,反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用人精明,认为大唐的武将文武兼备。
那是个藩镇节度使啊。
麾下执掌着八万精兵。
如果再算上其亲信史思明执掌的平卢藩镇,以及另一个亲信执掌的河东藩镇,等于安禄山同时握有三镇大权,总兵力达到了骇人的十九万余。
十九万兵马。
而且全是边军!
虽然这人在奏疏里表明,只会起兵五万入关报复,但是谁又能确定,他真的只是起兵五万?
如果战事打的极为顺利,发现关内力量毫无反抗之力,到时候恐怕就不是起兵五万那么简单,到时候恐怕是十九万大军一齐入关。
嘴上说要报复郭子仪,派出五万大军横扫山东。
可是横扫了山东之后呢?
是不是会进一步的想横扫河南?
然后,再继续,打进关陇,谋朝篡位。
……
“陛下,安禄山狼子野心!”
伴随着一声大吼,有个大臣站了出来,满脸铁青,目光喷火,厉声又道:“此人嘴上说的好听,实则就是要起兵谋反。”
历朝历代以来,无论皇帝多么昏聩,但是朝堂之中不会缺少忠臣,当然也不会缺少奸诈之臣。
所以这个大臣才只说了一句,瞬间便有好几个大臣同时开腔,齐齐争辩道:“颜大夫何其可笑,怎能只攻讦安禄山?人家身为藩镇节度使,积攒十几年家资买军械,结果被郭子仪全都劫掠,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起兵五万进行报复,听起来确实不合规矩,但是,咱们要体谅人家的憋屈嘛。”
“换成咱们自己想一想,摊上这种事能忍得住吗?”
“恐怕谁也忍不住吧,恐怕反应比安禄山更激烈吧。”
“人家虽然要起兵五万,但是人家并没打算乱来,不但先给陛下发来奏疏,而且还在奏疏里详细说明了行军路线……”
“这叫啥?这叫忠诚。”
“起兵报复,是为了一腔愤怒难平。提前奏疏,则是把陛下放在尊主的位子上。”
“由此可见,安禄山还是忠诚的嘛。”
“堂堂一位藩镇节度使,麾下执掌着十九万兵马,然而面对奇耻大辱之时,人家并没有气昏了头,仅仅只派出五万兵马,仅仅只去进行山东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