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流转,将二百多年后紫禁城深处的景象,清晰地投映在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上空。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朱棣,以及一众文武重臣,都屏息凝神地看着。天幕首先展现的是少年信王朱由检的日常。
在那青葱岁月里,少年朱由检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独特的性格特点。他痴迷于书籍的世界,整日沉浸其中,孜孜不倦地汲取着智慧的养分。不仅如此,他平日里总是不苟言笑,给人一种沉稳而严肃的印象。
每当静下心来阅读或思考问题时,朱由检便会端坐在那里,神情专注,宛如一座雕塑般一动不动。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若是衣冠不整,绝对不会让内侍们靠近。那些负责陪读的内侍稍有不慎,发出声音打扰到他,都会遭到他严厉的斥责。
有一次,一个陪读的内侍因为害怕出声而轻声朗读,朱由检立刻皱起眉头,声色俱厉地呵斥道:“读书乃是一件大好之事,你为何要这般害羞?倘若这换成了唱曲儿,难道你反倒不觉得难为情了吗?”其言辞之犀利,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由于明代的皇子在出阁之前并没有专门的师傅教导,所以当朱由检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他并不会依赖他人,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查找相关资料。无论是洪武正韵海篇直音还是韵小补等书籍,都成了他解决疑惑的得力工具。
看到这里,朱棣咂咂嘴,表情复杂:“这小子年纪不大,架子不小,规矩还挺多。衣冠不整不见内侍?嘿,比咱这个大明开国皇帝还讲究!”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
朱标则微微颔首,带着一丝欣赏:“虽显刻板,但勤学自律,不假外求,可见其心志坚定,并非纨绔子弟。只是未免失于拘谨,少了些少年人的活泼。”
马皇后轻叹一声:“也是个苦命的孩子,生在帝王家,却又非嫡长,这般严苛要求自己,怕是内心缺乏安稳,只能从规矩书本里找寻依靠。”她的目光中流露出母性的怜悯。
朱元璋的关注点则更实际:“哼,光会读书有什么用?咱要的是能治国、能扛事的皇帝!看他那样子,像个老学究,能镇得住场面吗?”他对这种“书呆子”气质显然不太感冒。
随即,天幕展示了天启皇帝为弟弟操办人生大事的过程。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年轻的皇帝朱由校坐在龙椅之上,郑重地下诏要为他的弟弟信王挑选王妃。第二年四月,朱由校决定要在京城新建一座信王府。就在此时,内官监太监李永贞呈上一份奏折,恳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张5592 作品《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第383章 天启的遗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