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与人口重查五策
好狠的一篇策论。
这是张兆看到的。
看着看着,他逐渐的有些红温了。
因为,这是在革自己的命。
作为唯一从寒门上来的一位大学士,还是恩科状元,他多为天下读书人所诟病的一点是——置办田亩比谁都猛。
此篇文章,几乎是处处都在直指一个要义:人口普查。
去年的屯田之策,宋时安还比较柔和,想着是和世家争夺人口,而非是公开世家财产。
本质上,是有所和缓保留的变革。
可此篇文章一出手,就相当揭底裤了。
当然,这种文章没有任何的革新性。
历朝历代,哪位皇帝不想要彻底清楚,治下到底有多少人?
因为知道这些的意义太大了,户籍就是古代王朝的根基,‘失地存人’也是战争失败后亏损最小化的常用手段。
但,绝大多数皇帝都做不到知晓真实人口数量,尤其是割据政权的。
同样,这一篇文章哪怕出来,推举为状元的策论,也依旧改变不了世家隐匿人口的局面。
点出问题,谁都能够做到。
哪怕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也能够说出大虞到底多少问题。
可是点出了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吗?
而且,你的问题如若是别人造成的,那在对方的立场上,这就不是问题,而是利益。
当然,别的大学士看这种文,或许还能够装聋作哑,姑且公平公正的给个甲等,唯有落在置田比谁都猛的张兆手上,打到了他的七寸,就不可能有高分了——乙等。
下去沉淀沉淀吧。
甲等,在陆续的评定之中。
大学士们将上呈誊抄的试卷,尽快的择优推选。
终于,国富论出现了。
还是落在了张兆的手上。
这个名字,就相当的霸气。
只是看了三段之后,他就看了出来,这是宋时安的。
洛神赋之所以看不出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辞赋的创作,习惯性的遣词很少,需要符合韵律节奏,以达到美感。这就经常导致有些人会惊讶,这首诗是他的?这首诗也是他的?
孙谦的辞赋能一眼看出,那也是因为他创作的辞赋、诗歌量比较大,有大量参照,加之质量极高,大学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