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又不甘心直接死去,便会下意识的寻求起鬼神的帮助。
他们无法判断鬼神是否存在,
也不知道那样的存在,对自己怀抱着怎样的想法,
但人间权贵的嘴脸,他们却是很清楚的。
既然已知之物恶臭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那么追寻未知,又有什么错误呢?
“只要更换了旧日的支配者,拨开百姓头顶的阴云,让他们重新生出对生活的渴望,那生命自然会自己寻找到出路。”
“可我觉得堵得有些严重啊!”
何博又指向一处地方。
那里是泾水的河道,原本应流过潺潺的河水。
但元凤三年时发生的地震,泥土石头滚落到了里面,将之阻塞,至今也没有疏通。
因为王莽把拿来疏通河道的钱拿去进攻匈奴和西域诸国去了。
而在其失败后,更是恼羞成怒,臣子们都不敢再提起这件事。
经常沿着黄河游来游去的王延世每次路过泾水这条大河支流的支流,都要唉声叹气一阵。
“我生前一直为了如何堵住奔腾的河水而苦恼。”
“想不到死了却要为如何疏通受阻的水流而忧虑。”
“想来后人治理天下的河流,会更加艰难吧!”
“商鞅你说,堵得久了,还能恢复通畅吗?”何博转过头,向另一边的商君发出疑问。
商鞅当即瞪了他一眼,“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又想趁机讥讽我了吗?”
他背着手重重的哼了一声,“我当初燔诗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法令的威严,使上下众人之心凝聚可不像王莽这无耻之徒!”
而且即便有秦后之人,口口声声宣秦国苛政,不敬重儒生、不重视诗文经典等等,
却也不能忽略商鞅变法之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的,众多用于宣传和学习法令的学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为了让百姓更好的“遵纪守法”,这样的举措还促进了秦人识字率的提高。
同时又因为学堂里讲授的,多为律法、农耕、匠造、数算等等实用于生活的知识,使得当时的秦人中,能背诵九九歌诀的,更是众多。
考虑到在此之前,
大多知识被贵人垄断,没有姓氏的连碰都不能碰,
商鞅只是限制平民接触到的思想,让他们只学习自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