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朝堂上声音不多,但刘焉出言之后,百官却轰然争辩,朝堂上一下子变成了菜市场。
但百官还真就辩不过刘焉,因为刘焉又提了个当前的现实案例出来:“江夏叛军赵慈已攻陷南阳,诸公也觉得此乃误会吗?!赵慈确实是叛逆不假,但赵慈为何而叛,诸公心里不知吗?!
“真定赵氏有忠心,未曾因冤屈而谋逆作乱,这是真定赵氏有德,也是我大汉有幸。”
“但如赵慈之辈为何起兵作乱?天下如赵慈之辈还有多少?”
“有多少人邀名揽望得获清誉?又有多少人借着清名残害苍生逼反百姓?凉州又为何迟迟难定?诸公心里不清楚吗?”
“若不处置了这些导致天下叛乱的大奸大恶,难道要靠诸公的‘清名’来安定天下吗?!”
“臣请任命真正的廉洁干臣出镇地方,以免再有此欺压致叛之事!”
这打击面就有点大了,而且刘焉把这事上升到了“定性”的高度。
这不仅是在将“清名”污名化,而且还试图严厉处置涉及导致叛乱的相关人等——尤其是袁术和皇甫嵩。
只是,刘焉并没有直接把皇甫嵩或袁术之类的名字说出来,他只说了‘大奸大恶’。
这可不是私下场合,这是大朝会,每个人说的每句话都会被书记官严格记录,没人会乱说话的,因为说出口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自己所在派系的意愿。
卢植将赵家蒙受冤屈之事说成“误会”,这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帮皇甫嵩说情——既然是误会,那就应该还赵家一个清白,并且做些补偿。
因为这种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之前天子让朝堂公卿基于风评传言举各郡县贪腐官员,结果朝堂诸公诬举的全是没后台的清官,导致涿郡无官吏可用,以至于刘纬台搞出了流寇之乱。
当时被无故去职的官员入京举告,朝堂也推说“传言有误”,将此事视为误会,天子也给了补偿,将那些被诬举的官员全都重新征为了议郎。
同时,卢植和皇甫嵩确实有交情,如果他不帮皇甫嵩说话,会被视为无情无义。
所以卢植说这是误会,这样既能使赵家的冤屈被洗清,又不会使朝堂大动干戈。
虽然卢植的说法简单,但实际上这才是朝堂上解决问题最有效率的方式,上到天子下到百官都不会有任何意见,刘虞和赵霖本人也不会有意见。
刘备让赵霖去找刘虞举告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二楼月明 作品《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第193章 世事常不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