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王芬,本就只是为了还赵家清白,刘虞将矛头指向皇甫嵩,也是因为这事的根源确实出在皇甫嵩身上。
刘虞也是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所以他也没有牵扯旁人。
皇甫嵩现在本来就不受待见,如果这事没有刘焉掺和,其实是很好解决的,天子多半会给赵家翻案并作些补偿,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对刘备而言,这会使自己多一个忠实的助力,赵霖若是做了官,那必然会跟着刘备的脚步走。
同时,刘虞得了三百赵家青壮,赵霖会成为刘虞和刘备之间的桥梁以及和事佬。
是否处置皇甫嵩其实并不重要,反正无论如何皇甫嵩都会倒台。
可刘焉突然出来,把事情的性质升了级,这一下就把水搅浑了。
毕竟所有人都会标榜“清名”的,就连太监都会这么做。
刘焉说清名不可信,并提及到赵慈作乱和凉州叛乱的根源——事实上这根源一时半会是解决不掉的,可若是不解决,那这“清名”将来就真的不可信了。
很多看上去像是小事的争议,其实都不是小事,私密会议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做很多随意的决定,但大朝会上每一个定论都会涉及到将来的引用——就像论文一样,会引用已有定论和案例来佐证自身的论点。
每一个小定论,在大朝会上都是必争的。
这就像之前争论刘备的官职性质一样。
招安黑山那么大的事,只开了一场朝会就决定了,但区区甘陵都尉刘备的官职任用,这种看起来并不大的事,却足足争论了一个多月——对刘备的安排实际上代表着朝廷对边地功勋武人的态度,也代表着几个派系对兵权和话语权的争夺。
这次的事,也是一样。
刘焉出来搅浑水当然不是出于义愤——刘焉是江夏人,而且他出任宗正之前,也就是三年多以前,担任的就是南阳太守。
袁术在南阳欺男霸女导致赵慈发动兵变,这事大多数人不清楚,但刘焉这个江夏人很清楚。
刘焉是想借着大朝会,把这事引到袁术头上去。
这二十年来天下最负清名的,其实就是袁术已经去世的爹——袁逢。
袁逢向来以宽厚笃诚清正廉洁著称,但实际上每个人都知道袁家富侈过度,袁术的做派大家也都知道,所谓清名和清廉,在袁家头上其实是不攻自破的。
之所以刘焉要把事扯到袁术头上,当然是为了兵权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二楼月明 作品《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第193章 世事常不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