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龙因借安抚济安之名出京,故难从雒阳渡河,唯有乔装打扮,绕道弘农渡河,从河东郡,转至河内郡,方抵上党。”
“二君奔走辛苦了!”
张虞见钟繇随行之人多有家眷老弱,说道:“二君家眷与随行之人,倒可先至屋舍落脚歇息,另有侍从奉上汤水、膳食。”
“多谢济安了!”
“理应之事!”
张虞各挽钟繇、孙资的手上车,说道:“今先行至郡府,容我为二君介绍我帐下贤士。”
说着,张虞笑了笑,说道:“元常多有至军中游玩,应熟知我帐下将吏。倒是彦龙因多在雒阳,虽与我有所往来,但却不知我帐下将吏。”
因二者之间的地位差距甚大,且往来次数少了,孙资倒是谨慎了许多,说道:“劳君侯为资引荐贤士。”
“好说!”
张虞亲抚孙资背部,说道:“我依稀记得彦龙与虞同学于大麓,今时间流逝,但你我同学之情不改。二君至上党,乃与虞同创基业,共匡社稷,抚恤黎民。”
“君侯大义,资愿随之!”孙资正色说道。
“若济安不弃,繇愿助之!”钟繇笑道。
“善!”
张虞握着二人手,笑道:“上党虽说贫瘠,我却有征辟之权,不知二君愿为何官?”
孙资看了眼钟繇,说道:“资居雒阳习经多年,幸至台阁,初任郎官。今不敢言有大才,更不敢言治兵,愿为君侯治县。”
“好!”
张虞大为赞叹,说道:“诸子居郡中者多,而甘为县长者少。彦龙愿为县长,虞喜不自禁!”
孙资没有好高骛远的心态,让张虞非常赞赏。上党郡户籍少,但县却是不少,一共有十三座县城,故与冀州大郡的县数差不多。
故今县数虽多,但户籍人口稀少,每县平均下来仅有可怜的一、两千户人,因此上党地区的县长俸禄都不高。
今下孙资愿意到地方上担任县长,除了让张虞为他脚踏实地而欣喜外,还有代表属于张虞的官吏下探到了县一级。
毕竟张虞虽控制了上党,但严格来说,他仅控制了壶关治所,以及部分险要地区,余者十二县的长吏虽说归附张虞,但未与张虞建立起紧密的联络。
张虞若想深入控制上党,诸县长吏需经他清洗一遍,并更替上他的属吏。
继而,张虞顺势看向钟繇,问道:“那元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