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短视频上发布了上线预告。
“kuaigo!全球快车,一键即达!”
kuaigo是快的打车针对海外市场特意打造的品牌名,既保留了“快的”打车的拼音谐音,又融入英文“go”的动感,直观传递出便捷出行的核心卖点。
团队打算先以纽约为起点,同步接入当地的出租车公司和私家车资源,借助mimo短视频在北美的用户基础,用广告片打响第一枪。
出海计划是陈延森制定的,他不想被动挨打,与其等着uber打上门,不如把战场放在灯塔国,与uber、lyft、sidecar等打车软件展开正面竞争。
事实上,kuaigo的到来,确实给了uber、lyft、sidecar极大的压力。
毕竟kuaigo的母公司快的打车乃至森联资本,在华国的技术和资金实力都不容小觑。
程伟星甚至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还投放了相应的宣传短片。
针对新用户,使用特定优惠码即可享受乘车折扣,比如“newrider5”优惠码,可立减5美币。
针对老用户,也有“newrider3”的3元立减优惠码。
对于kuaigo的合作车主,则提供最高优惠10%的加油券,相当于额外的补贴奖金。
在营销侧,程伟星的策略很保守,显然是想先试错,待商业模式跑通后,再大规模争抢北美的网约车市场。
虽然他在国内的经验丰富,但北美地区的商业环境、用户需求和司机的特点,都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
譬如当地严格的劳工法规,要求司机必须具备合法工作身份,这就从源头上限制了司机的招募范围和数量。
在用户习惯上,北美消费者更看重隐私保护,对app收集位置信息的敏感度远高于国内,这让基于lbs的精准派单功能不得不增加更多权限说明和安全提示。
另外,连支付方式都得重新适配,因为当地人更依赖信用卡而非移动支付,小费文化的存在也让计价系统必须预留灵活的附加费用模块。
程伟星心里清楚,国内那套“烧钱补贴换市场”的激进打法在北美行不通。
一来当地反垄断审查严格,大额补贴容易被判定为不正当竞争;
二来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反而更在意服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所以他才选择先小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月曾经照古河 作品《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第503章 KuaiGo出海,打响北美第一枪!孟远志:你想要的,我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