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用的汉律是个什么情况?若是改、又将怎么去改?”
司马懿缓缓说道:“回陛下,自汉高帝平定天下后,相国萧何置汉律九章,叔孙通又增加傍章十八篇,张汤又加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又加朝律六篇。”
“如此数百年来,各家大儒皆为律令注解,到了桓灵之时,可以依照的律令已经不计其数,远远超过数百万字了。”
曹睿一边听司马懿讲述,一边在心里摇头起来。
数百万字?在这个以竹简为主要文字载体的年代里,谁能读的过来?除非是神仙了。
“所以要简化律令?只留一部可以作为依据的律令?”曹睿插话道。
“陛下所言甚是。”司马懿点头道:“自魏国建立以来,所依照的法律基本都是郑玄的章句,卫觊卫伯觎又一直执掌典礼制度,此事陛下可以命卫觊来做。”
河东卫觊,曾与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有旧。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卫觊与司马懿之间的私谊也是极好。
“卫觊?”曹睿皱眉:“他都多老了,还能做事吗?”
司马懿侧头看了一眼坐在椅子上气定神闲的董昭,随即说道:“卫觊也只比卫尉董公要年长一岁而已,只是让卫觊把关、又不是让他亲自去做,大体还是无碍的。”
曹睿未置可否的轻轻颔首,随即看向了其余三人。
“大将军觉得如何?”曹睿问道。
律令之事本来也与军事无关。不过既然皇帝问了,曹真还是硬挤出来一个点子。
“陛下,不妨将军中的律令也修一下?”曹真提议道。
军律?曹睿想了一下,修一下倒也无妨,还可以总结一下军事理论。
“军律用谁来修?”曹睿问道。
“陛下,不妨以辛毗辛佐治为首,来修军律。”曹真答道:“武帝修军令、步战令、船战令之时,辛毗都在幕中协助武帝。”
“臣认为若修军律,没有比辛侍中更合适的人选了。”
辛侍中?曹睿眯眼回想起与辛毗相处的点滴过往,一时间觉得倒也不错。
“那就用辛侍中来修军律吧!”曹睿答道:“既然是大将军举荐,那稍后大将军自去和辛侍中说。”
“臣遵旨。”曹真拱手。
对面的司马懿看着曹真举荐了辛毗,一时间心中又开始盘算了起来。
辛毗虽然也是颍川人,却与钟、荀、陈这些颍川高门并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