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轻声说道:“若是监军成了定制,那每逢大战,朝廷或者陛下不是还要亲赴前线?”
曹睿侧脸看向满宠:“为了国事,朕当然可以不辞辛劳。更何况,吴、蜀两国还没强到能将外军全灭的程度。”
满宠尴尬一笑:“是臣失言了。”
“无妨。”曹睿看向董昭:“董公还有两策呢?”
董昭道:“其二,宗室外戚虽才能不足,但对曹氏、对陛下的忠心却是可取的。若为长久计,陛下应改先帝对宗亲的苛制。”
“该用的,就用一用。那些没能力的宗亲,就请些士人辅佐教导。”
“恕臣直言,陛下乃先帝嫡子、武帝嫡孙,又正值青春、威望高隆,实在不用提防太多。”
曹睿没有表态:“朕知道了,还有第三策呢?”
董昭顿了一顿,说道:“第三策,是为陛下收拢天下臣子之心。”
“大魏立国不到十年,若使天下臣子皆心向魏室,则必须要有些归心之举。”
“请陛下下旨,令太庙配祀大魏建国有功之臣。若如此,天下臣子为求身后万世之名,定当对陛下、对魏室尽心尽力!”
曹睿听到此语有些意外:“配享太庙吗?此前没有这般制度?”
董昭也有点搞不清楚皇帝的意思:“汉时并无如此制度,只有葬于皇陵之侧的旧例。”
似乎为了怕皇帝误会,董昭解释道:“禀陛下,臣只是想起商朝伊尹之事,因此提议。并无过份拔高臣子的意思。”
曹睿道:“朕知道董公是好意,配享太庙这一事、朕也完全能够理解。”
“方才董公说的三策,三策朕都应了。”
“如今赵俨在荆州、陈群在扬州,监军制已经事实存在。只需维持现状,不必再在朝堂上大肆宣称了。”
董昭拱手:“陛下圣明。”
这种更改都督制度的事情,悄悄来做就好了。若是借曹休之死、而大张旗鼓的推行起来,不仅远在陈仓的曹真会有想法,天下之人也会心有疑虑的。
曹睿继续道:“至于董公说的第二策,朕这几年已经给近支宗亲解了束缚。”
“如雍丘王这般有文采的,能在崇文观负责文学之事。可大多数人还是平庸之辈。”
“若一定要用这些人,朕倒是觉得还是外戚用起来方便些。太皇太后的卞氏、文昭皇后的甄氏、还有朕后宫众女的家族,都可以用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