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卫臻说道:“禀仆射,宫中有黄门传讯而来,苏美人在长乐宫为陛下诞下一名皇子!”
卫臻颔首:“我知晓了。伯舆且去吧,将此讯速速加急传至邺城。”
“遵令!”
王基刚刚将门掩上,董昭就又笑着举起酒樽:“天家子嗣兴旺,实乃大喜之事!”
“是啊,董公说得对。”卫臻感慨道:“子嗣多固然是好事,可也有隐忧。全看陛下如何安排了。”
“圣君临朝,此事固然轮不到我等烦忧。”董昭笑呵呵的说着:“就算是要烦忧,也是公振该烦忧的。老夫恐怕得不到那一天了。”
“唉。”卫臻叹了口气:“若说烦忧之事,眼下我还真有一件,还望董公能够不吝赐教。”
董昭何等人物,几乎全身上下都装着心眼,此番前来赴宴,就等着卫臻说这句话呢。
董昭点头:“公振且说,有何事值得烦忧?”
卫臻道:“董公知晓这场大雨吧?洛阳这边断断续续已经下了七、八日了,而许昌那边的消息,将近下了十日。虽说中间也有雨停之时,但却少见晴日。”
董昭也摇了摇头:“说来倒也奇怪。此前邺城尚书台朝着洛阳传讯,要求注意夏、秋雨情,我此前还纳闷此事是何缘由。却未曾想,一到八月就竟然下起了雨,竟有黄初四年的那般势头。”
卫臻道:“司隶、豫州、兖州、荆州四州,今夏兴修水利不断,尽人事而知天命,朝廷能做的事情都已做了。”
董昭接话道:“国事繁多,我这也有一事。赵俨从襄阳处传讯回来,称江夏的文聘病重,俨然时日无多,还请朝廷派人去江夏接任。”
“公振,此事你可有计较?”
卫臻微微愣神:“文仲业今年多大年纪?刚刚六旬多吧?”
“六旬有五了。”董昭道:“按照常理,将领之中难有高寿之人,是该选个人去江夏了。可眼下朝廷重臣皆在河北,我这也一时无人可派。”
“那就让赵俨多盯着些吧。董公遣快马去邺城报信,让陛下亲自选人决断。”卫臻道:“我这里倒是还有一事,要劳董公费心。”
“今日上午,黄公衡以修筑水利工事不力为由,上表朝廷弹劾颍川太守。我一时不知如何处理,还请董公指点一二。”
董昭满脸诧异的看着卫臻,愣了半晌,而后问道:“公振何时知道此事的?”
卫臻苦笑着摊手道:“董公不必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