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凯旋,陛下万年!”司马懿、郑浑二人打头,带着大约百余名官吏齐齐下拜行礼。
曹睿却没在第一时间回应,而是将目光转向西边眺望了起来。
此时正值傍晚,日头在西,景致极好。曹睿坐在白马之上,从东向西抬眼望去,目光穿过人群、穿过西北方向的铜雀台,看向了远方天空中璀璨耀目的赤红云霞,似乎天上云层也在同时庆贺一般。
的确是凯旋!
辛苦半年多,戎马倥偬,来回数千里,为的不就是凯旋而归的这一刻吗?
曹睿转眼看向臣子们,笑着抬了抬手:“朕思乡心切,故而从幽州先行回军返回邺城。大魏此番出征,粮草调度、后勤供给,冀州州中官吏出力颇多,朕心中一直记着你们的功劳。朕会颁下旨意,让冀州吕刺史为诸卿论功,凡是有功之臣,或多或少,朝廷绝不会忘。”
“诸卿平身吧。”
“谢陛下恩典!”臣子们又山呼了一声,接着纷纷从地上起身。得了皇帝赏赐论功许诺的冀州官员们,山呼时候的声音似乎也更响了些。
曹睿轻笑了一声,接着吩咐郑浑组织众臣子散去,各自返回官署之中,并挥手示意司马懿跟上自己一行。
臣子对朝廷卖力效忠,朝廷也不能对臣子过于刻薄。精神上的忠诚,与物质上的保障是分不开的。天下尚未一统,对臣子们过于吝啬,无异于慢性自杀。
几乎没有停歇,曹睿一行接着来到了铜雀台的飞光殿上。
高处不胜寒,可高处的景致却也更好。
曹睿在殿前的栏杆边上,一边看着西面天空中火红的云霞,一边感慨道:“邺城不愧为大魏五都之一,武帝建国于此,又在此地建了铜雀台,朕也是受了前人福荫。”
“诸卿,莫要负了这大好河山,为了身前之功、身后之名,尽力而为吧!”
刘晔连忙插话道:“圣君在朝,臣等定不负陛下嘱托。”
刘晔打了头,身后几名侍中见状欲要跟上之时,被司马懿一声轻咳给拦住了。
“景致是好,可眼下朝中却诸事繁多。”司马懿在一旁拱手道:“陛下急返邺城,朝中政事需要一一计较。千头万绪,不如臣来为陛下梳理一二?”
曹睿点头,转身看了司马懿和刘晔一眼,朝着飞光殿内走去:“朕正有此意,一起随朕进来议事吧。”
“遵旨。”司马懿带头跟上,其余臣子们也一并走了进来,只有刘晔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