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点头:“陛下,那董公仁和黄公衡二人又该如何回应?”
曹睿道:“豫州刺史不能顾全大局,罚俸三月。西阁董昭借题发挥,罚俸一年。这两项处罚,也让杨暨去说。”
堂内众人,除了刘晔和辛毗二人,其他人等都不知道皇帝要任命董昭为太尉的消息,司马懿此时也不知晓。刘晔、辛毗二人,都敏锐注意到了皇帝口中的称谓。
司马懿原话中说的是‘西阁阁臣、卫尉董昭’,而皇帝说的是‘西阁董昭’,显然并不欲夺掉董昭的太尉,而且似乎还有暂时将此事隐下的意思。
如若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明显就是董昭在皇帝面前失了圣宠。黄权罚俸三月,董昭罚俸一年,孰优孰劣岂不一眼便知?
这就是朝堂之上,信息差带来的不同了。少了一个关键的信息,整个全局的判断就会不同。
司马懿点头:“臣遵旨,稍后就将此三事给吏部杨暨发函。”
“可。”曹睿应道。
司马懿论事言简意赅,曹睿也不啰嗦,两件政事就这样飞速定论下来。
“关于尚书台诸臣南下之事,陛下此前从右北平处派来使者,三日前到达邺城,臣当日命尚书台、枢密院南下。”司马懿接着说道:“臣此前从使者处得知,黄河水势颇大,孟津难渡,臣让尚书台、御史台众人从小平津渡。若小平津依旧难渡,则从河阴渡河。”
曹睿深吸了一口气:“连孟津也难渡了?”
司马懿点头:“孟津处河道窄些,水流更急,浮桥不能使用,因而难渡,小平津处还好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