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亲提劲旅北征襄阳,必然能将襄阳拿下。”
太子孙登时年二十一岁,久在宫中和都城之中,对军务并不相通。是以孙权此番将孙登带出来,也存了一番考校他的心思。
孙权朝在场众人看了一眼,而后出言问道:“子高,孤且问你,大军几日可至襄阳?”
襄阳对于吴国来说,也并非什么陌生的地方。算是一道中规中矩的问题。
孙登想了几瞬,拱手说道:“启禀父王,从武昌经沔口入汉水,行至襄阳差不多有九百多里的距离。”
“由于是逆流而上,船队每个时辰大约可行四十里的距离。若按每日行军五个多时辰算将下来,第五日中午,也就是九月十日中午,大吴水军就能抵达襄阳。”
孙权又问:“若大吴水军到了襄阳、樊城之间的汉水江面之上,又该如何作战?”
这就有些超纲了。
孙登既然为吴王太子,自然也是有属官的。
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四人,正齐齐站在孙登身后。体型白胖的诸葛恪欲要出言提醒,刚刚张嘴,就被孙权一个凌厉的眼神给吓了回去。
孙登想了一想:“禀父王,儿臣以为凭借大吴水军之利,首要之事当是借助汉水分隔南北,使北面魏军不能南下援助。”
孙权又问:“如何分隔南北?把船横在江面之上,让魏军不能渡汉水向南?”
孙登摇头:“魏军也有水军,首要之事是攻克魏军水军,焚其码头和水军营寨,而使大吴水军在江面上畅通无阻。”
孙权这才露出了一丝笑意:“好,就算孤用子高之言,平灭了魏国在襄阳附近的水军,可又要如何攻下襄阳呢?”
一题比一题超纲,孙登一时只觉有些为难:“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儿臣以为,大吴在围住襄阳之后,应劝诱魏国襄阳守将归顺,如同昔日大吴在江陵劝诱糜子方投降一般。若其不肯投降,再引诱其出城作战,若再不应,则强行攻城。”
孙权哈哈大笑,指着自己的太子向众人说道:“孤的子高也懂兵法!子高所言不错,军事上的道理就是这般简要。”
“伐谋、伐交、伐兵、攻城,攻城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不过子高还是想得有些浅了,大吴与魏国相争了这么多年,彼此之间已经十分熟悉,魏国守将又岂能轻易投降?当攻则攻,非要让魏将丧胆才是。”
“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