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马尔科说的没错,束龙确实暂时还没把f3给开明白。
能把车开得快,那只能说明有天赋,但到了方程式赛事里头,快不能完全概括比赛里的所有元素。
束龙现在需要去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在后面的几天里,首先便是学会怎样将自己对赛车的感受和哪里需要改进的方案准确地传达给比赛工程师。
方程式能调教的东西可就比卡丁车多了去了,每一项些微的改变或许都会导致整辆赛车的驾驶特性发生巨大的转变,在统规车的比赛中这些调教对于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马尔科直言不讳地说了,他已经给束龙找好了一家f3的车队,但他不放心那里的比赛工程师,现在的这几个如果磨合的好到时候就直接随队带过去。
卡林夫妇踢走了一个叫尼克拉斯的倒霉蛋,硬是给束龙腾了一个位置出来,第三天车手合同就被寄到了马尔科手上。
其次束龙需要学习的便是轮胎管理。
f3的比赛不强制进站,基本上一场比赛一套胎,除非发生了爆胎否则只有脑子进屎了的人才会选择进站的策略。
一开始开得快没啥用,整场比赛一套胎要持续在赛道上工作三十五到四十分钟,谁要开场就使劲儿推把轮胎给霍霍完了那后面就有的看了。
保胎是一门可以说极其简单也是极其复杂的学问。
简单是因为就算把所有涉及到管理轮胎的方法都写在教材上,撑死也凑不足十页的内容,而且大部分还是图片水的页数。
无非就是什么加速和制动的动作要更柔和,提早换挡时机,还有选择更“圆润”的赛车路线,避免赛车长时间处于较大滑移角状态之类的。
但往细了说,这就是相当复杂的经验主义学科,不同的赛车有着不同的特性,不同的车手自然也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习惯。
但无论对于什么种类的赛车和什么习惯的车手,在保胎上面他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停地跑,最后用足够的里程去堆积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保胎哲学。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捷径。
偏偏就是这么一个需要在成为一个赛车手的过程中从入门不断琢磨完善到入土的东西,在同时拥有着摩擦掌控和过目不忘的束龙这里反而是赛车的学习过程中最简单的一环。
其他人学习轮胎管理就像是用手抄课本,抄了半天又苦又累不说,到底能记住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