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北海小岛那边后,徐川回到了crhpc机构,继续主持超光速航行技术的验证实验。
在上一轮的验证实验中,他们成功的让一束光粒子通过了曲率空间以2.5倍的光速飞跃到了木星轨道,但却没能够成功利用木星自身的引力干扰曲率结构接收到这束光粒子。
如果是单纯的对于验证是否能进行超光速航行来说,上一轮的实验已经足够成功了。
但对于徐川而言,这还远远不够。
能够通过量子引力模拟接收装置顺利的接收到超光速的光粒子,对他来说这场实验才是真正的成功。
crhpc机构。
总部的八卦大楼中,虽然相对比上一轮的验证实验已经走了不少的物理学家,但这里依旧人山人海。
作为取代了cern之后的新世纪物理学圣地,如果说以前的crhpc机构仅仅是依靠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来吸引各国的学者。
那么现在的crhpc机构已然成长为了一个集结了对撞+航天的‘综合性’物理学研究机构了。
这里不仅仅有大型粒子对撞机,还有的还有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同步加速器等等各种物理实验设备。
与此同时,crhpc机构在那位徐教授的影响下还能借助金陵那边的下蜀航天基地往太空发射各种科研装置。
甚至是借用到一部分‘昆仑’外太空望远镜的观测资源。
这些都是以前的cern机构所没有的资源。
所以每天在这里做研究的常驻学者超过了一万两名,是cern机构巅峰时的近两倍。
这些由物理学家、工程师、学生及访问学者组成研究团队在庞大的科研资金的支持下,几乎每个月都能弄出来一些新的成果或者是技术。
比如最近来自反物质研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弄出来一种新的‘反物质量子位技术’。
简单的来说,这群研究团队将一个反质子(质子的反物质对应物)悬浮在电磁阱系统中,并抑制了环境干扰,以免破坏粒子脆弱的量子态。
而当该粒子处于被称为“自旋”属性的未定模糊状态时,研究人员小心地使其振荡,并在长达50秒的时间内进行了测量。
徐川了解过这个项目,主持该实验的物理学家斯特凡乌尔默教授表示,这种实验可能有助于揭示物质与反物质之间更多的差异,进而回答一个涉及到宇宙大爆炸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