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的目光,都聚在太子身上,渴望着
“郑国公府郭照怀——”李肇终是出声,“身为兵部库部员外郎,监守自盗,倒卖军需,贪墨粮饷,致前线将士冻馁疫死,罪证确凿,罪无可赦。”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仿佛要传遍御街的每一个角落。
“即刻押送刑部大牢,严加看管,待孤面圣后,详审定罪!”
说罢,他又望向昏厥欲倒的郭丕。
“郑国公郭丕,教孙无方,御下不严,难辞其咎!即刻起,禁足于府中,闭门思过。府中一应人等,非诏不得擅离!违者,以同谋论处”
李肇未请皇帝圣令,便当街处置位高权重的郑国公。
只因他手上有一柄尚方宝剑,是崇昭帝亲自允他“便宜行事”,这皇权赋予的威压,形同圣旨,无人敢质疑他此刻的决断。
“拿下!”关涯厉声重复,一挥手,如狼似虎的禁军亲卫立刻上前,毫不客气地将郭照怀如同死狗般拖了起来。
郭照怀全身瘫软,目光涣散无神。
他想不通,为何落得如此境地
账册早就销毁殆尽,怎会落在一个驿卒的手上?
还有郭照轩那个混账东西,何故会背叛家族,手写罪证?
他疑窦丛生,却无从辩驳。
大街上,也是鸦雀无声,唯有风过旗幡的猎猎作响。
谁也没有想到,东宫竟在御街之上问罪。
杀伐决断,雷霆手段。
没有给郑国公府任何喘息和转圜的余地
“太子殿下英明!”短暂的死寂后,不知是谁带头,百官中许多人,尤其是太子一系和与郭家有嫌隙的官员,纷纷躬身附和。
李桓看着面如死灰的郭丕,眼神复杂难明。
“太子明察秋毫,当机立断,臣等拜服。”
“皇兄过誉了,不过是为君父分忧,何足挂齿。”
处理完这惊天巨变,李肇的目光,再一次,冰冷地,投向了茶楼二层那半卷的竹帘。
帘后,那道身影依旧静静伫立,帷帽上的轻纱在微风中拂动,仿佛只是御街万千看客中不起眼的一个,那场由她亲手点燃、几乎要焚毁一个顶级勋贵的风暴,与她毫无干系。
李肇眼底微冷。
无声的惊涛骇浪在虚空中轰然炸响。
蛊毒的纠缠,解蛊的剜心,西疆的烽烟,京城的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