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摆着的印有信号处理原理字样的教材,更是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不是说接受联合培养吗?我们是数学家,怎么接受通信工程方向的培养了。
唯一好点的是,基地里华罗庚和苏步青都在,这让他们内心有点安慰。
消失的数学家们确实都出现在了51区。
不过他们都神情疲惫,步履匆匆,一副看上去就忙的爆炸的样子。
结合华国科学院才搞的计算中心,他们以为华罗庚和苏步青负责的是计算中心的工作。
数学家变计算器了,这工作量大完全能理解。
“好了,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自学为主。
每天白天是自学,晚上是提问加讨论,各位的问题可以畅所欲言,我知道的我来解答,我不知道的,基地里有无数专家可以为你们解答。
我们全靠自学,每个月进行一轮考试。”
两周一卷内容,也就是说学完这些内容大致需要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束星北同样要重新学这套华国版mit辐射实验室系列。
只是他有基础在,进度比学生们要快的多。
一个月后的51区联合培养教室。
一般晚上的讨论环节,都由束星北先发起,他翻开书页,清了清嗓子,问道:“波导在微波传输中的作用是什么?谁能回答?”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陆启铿率先举手,语气自信:“波导能引导电磁波,减少高频传输中的能量损失,比传统导线更高效。”
束星北微微点头,面无表情地说:“说得对,但不够全面。有没有人想要补充一下。”
姜伯驹推了推眼镜,略显紧张地回答:“波导通过金属结构约束电磁波,支持特定模式的传播。这对雷达系统至关重要,因为它确保了信号的精确性。”
束星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背后的数学原理。”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公式。
学生们立刻低头记录了起来。
51区是一个很乏味的地方,除了学习也没别的事可干。
能来这的,在理科都有着天赋,有天赋进入状态就更快,加上束星北的引导,整个培养班的氛围很好。
随着课程深入,教室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而热烈。束星北讲解时,眼神不时扫过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