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来自苏俄的报告:发射成功。发射时间14:30utc。
具体轨迹参数如下:速度每秒7.8公里,倾角28.5度,目标着陆点静海,坐标0.67408北,23.47297东。”
房间里一阵轻微的骚动。
林燃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座各位:“专注!让你们抽烟是为了专注,谁要是在这次任务中掉链子,bi的胡佛局长在等着你们!
诸位。我们有任务要完成。”
他转向此次具体负责分析的助手约翰史密斯:
“约翰,拿这些数据,根据我制定的算法计算我们的发射窗口。
苏联着陆器目标是静海,我们的燃料舱必须在2公里范围内着陆。”
史密斯接过纸条,点头回应:“明白,先生。”
他召集轨迹小组,匆匆走向后方的计算机房。
那里安置着ibm计算机集群嗡嗡作响,磁带驱动器不停转动。
在计算机房,史密斯和团队围着一台穿孔卡片机,将苏联数据输入系统。
他盯着打印出的初步数据,眉头紧锁:“等等,这些速度单位是每秒公里,我们的系统用的是每小时英里。”
时间过于紧张,他们甚至来不及提前演练。
这属于临时出现的问题。
林燃听到后,声音响起:
“1公里等于0.621英里,每秒换算成每小时”
林燃给的结果甚至要比计算机还更精确。
几分钟后,林燃念完,他们就完成了转换,将修正后的数据重新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开始处理,磁带驱动器发出低鸣。
大约一小时后,计算机吐出一迭热敏纸,上面印满了数字和曲线。
史密斯快速浏览,确认结果:“根据苏联数据,我们的最佳发射窗口是2小时后,16:30utc。轨迹角度需调整0.5度,以匹配月球位置。”
他将结果装进气动管道,发送回控制室。
管道发出“嗖”的一声,纸筒飞向林燃所在的控制台。
林燃打开纸筒,装作仔细审阅的样子。
其实他大脑里早已完成了计算。
事先在2020年计算过,现在则由自己的碳基大脑计算机进行计算。
林燃片刻后说道:“好,但我们要再验证一次。跑个模拟,确保万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