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面的日子里,唐工直接带着李雪峰从iso1到iso6车间,开始逐一介绍。
他将ic封装流程从头到尾讲解了一遍,告诉李雪峰这个是什么,怎么用?
这种颜色代表什么?
这些都是李雪峰在课本,以及*8所里没有涉及的东西。
因为*8研究所使用的小型封装设备,是日本索尼进口的实验室用单机。
而眼前的是整条封装生产线。
苏式的更加庞大,笨重。
封装1号车间里的ic体积大,集成度只能称为大中型。
苏联半导体在七十年代之前是世界领先,超越美国等西方国家水平。
七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之后,由于体制和ic理念上的差别,苏联几乎是停滞不前。
相反,美日欧等西方国家,包括东南亚的韩国和台湾,则开始突飞猛进。
他们瞄准的是集成电路ic制程的高集成度,大力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特大型集成电路。
对于这些苏式老旧设备,李雪峰没有表现出足够热情。
“小李啊,别小看这样老旧的封装设备,要知道我国现行的许多飞机雷达导弹,数控机床,包括船舶、坦克等,用的就是这等级ic。”
“2号车间,你见到的是美国70年代末期,ic制程的一条生产线,但我们目前还没完全掌控其使用,因为国内尚不需要这种小尺寸的ic。”
“我们在吸收、消化美国70年代封装设备的同时,应该大力生产老式ic,在这些设备没有彻底淘汰之前,我们就不能停下。”
唐工的全名叫唐建强。
他说得非常重要,实际指出了国内ic产业任重而道远,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李雪峰原先以为,新的ic封装线有了,就应该逐步淘汰旧设备。
更新换代嘛。
现在才明白,许多事情都得遵循国家运行机制来。
ic虽说是机器设备的灵魂,但它还归入配件。
配件供应就得跟随设备而动。
设备落后不等于完全放弃,只要还在运转,配件供应就不能停。
“我明白了唐工,请放心吧我一定认真学习,从低级到高级都了解,一点都不放过,认真领会技术参数。”
“嗯。”
唐建强欣慰地点头称是。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波凡人 作品《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第011章,私自留下加班,当代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