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李雪峰每天除了跟着唐建强出去车间巡检,其余时间里他查询资料和说明书,自己琢磨。
唐建强一般是两个小时到车间巡检一次,开始讲解得多些,后来就不怎么讲了。
他让李雪峰独自巡检,回去把结果告诉他。
在车间里穿着防护服,说话很费劲,一般都用专业手语。
只有回到隔离区外的办公休息室,才可以脱下防护服开口说话。
封装车间都有专用就餐厅,餐食一般有食堂送餐人员骑三轮车送来,各车间岗位轮换就餐。
就餐厅也就是车间会议室,有什么事就在会议室张贴公告,还可以分批开会,现场工程师点评工艺或错误。
1号封装车间实现的是两班制,每班八小时。
李雪峰是新来的技术人员,长期白班。
上午七点开始,下午四点半交接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
可人们慢慢发觉,到了下午四点半钟,李雪峰他还没走,自己滞留在车间里。
他的那辆永久牌二六吋自行车,一直孤寂地锁在车间外的一棵树下。
有好事者暗中观察,发现他这时候一般都在封装车间专用的档案资料室里。
他在认真阅读所有设备的出厂资料,故障修理记录等。
苏联设备里的许多俄文说明书,都已译成中文,他阅读起来很方便。
而从美国德州ti公司进来的设备资料,全版英文,除了一份简易操作说明书,有简单英译汉之外,其余的都没翻译。
所以,许多厚实的原版资料都是一尘不染,没人翻动。
李雪峰手边放着一本科技英语词典,他抽空准备把这些资料翻译过来。
他现在是单身狗,下班之后还不是在寝室里看书、听读英语。
在车间资料室里,既能熟悉新设备的各项指标和维修要素,又能够提高科技英语水平。
最关键的是,方便日后工厂技术人员掌握这套设备的运行与维修。
听唐工说,现在2号车间的封装设备,之所以没有正常运行,原因很简单:
就是对设备使用很不熟悉,一旦操作失误设备出现故障,光诊断故障都得请国外厂商派人过来,更别说维修。
那费用昂贵得要命哦。
设备不熟悉的原因,当然是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等都没人翻译。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波凡人 作品《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第011章,私自留下加班,当代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