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案上写道:肝气犯胃。
接下来方言又问道:
“那食用油腻食物后症状是否加剧?”
“我吃的很清淡。”邓同志回应到。
“”方言无语,但是点了点头。
想了下又问到:
“空腹时饮用温水能否缓解症状呢?”
邓同志摇摇头:
“痛起来的时候,根本不敢喝水。”
方言又问到:
“早上起床的时候除了累,还会感觉口苦明显吗?”
邓同志点头:
“有这感觉!”
方言又在医案笔记上写上:胆热上扰。
方言又问:
“近期工作很忙是吗?”
邓同志点头:
“忙!特别忙!”
方言点点头,写上了:肝郁致病诱因。
接下来方言又问了,每天工作时长,吃不吃腌制熏制食品,还有睡眠质量,运动习惯。
总之在邓同志看来,方言比他看过的所有中医西医都要麻烦。
简直就像是要把他全身检查一遍似的。
接着,方言迅速进入辨证状态。
邓同志主诉胃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疲倦,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既往有蛔虫感染史,虽用驱虫药及抗酸药,疗效却不理想。
从症状看,疼痛集中于胃脘,且随情绪波动加重,此为典型“肝气犯胃”表现。舌红提示有热象,苔薄白说明湿邪不重;脉细弦则契合肝郁脾虚病机。结合其在中物院高压工作环境,肝气郁结日久,横逆犯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司,进而引发诸症。
这并非方言主观臆断——根据此前接触的同批次科研人员诊疗结果,肝郁气滞是他们的共性问题。目前需鉴别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同时需完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值得注意的是,驱虫药可能刺激胃肠黏膜,抗酸药虽暂时缓解症状,却未能根治肝胃不和的根本病机。此外,虽核辐射尚未发生,但考虑到其未来职业暴露风险,可在处方中酌加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中药提前干预。
看到方言一直都没说话,一旁的朱同志站到了方言身后,看到了他写的那些医案笔记。
都是刚才和邓同志对话里获取到的内容。
就在他要问的时候,方言已经再次唰唰的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