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趁‘二杠’的时候割,就是刚长出分叉那会儿,药效最足。我见过刚割下来的鹿茸,血淋淋的,晒干了切片,泡酒喝能壮阳补肾。前两年有个亲戚腰腿疼,拿鹿茸配着枸杞泡酒,喝了一冬天,开春就能下地干活了。”
这时候方言放下筷子,擦了擦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药材。吉林的这些道地药材,都是大自然给的宝贝,用好了能解决大问题。就像您侄女这病,要是以后调理,用点吉林的人参、五味子,补补脾肾阳气,也是不错的选择。”
陆同志听得直点头,又给方言夹了块糖醋排骨:
“哎呀方大夫,听您这么一说,我才知道咱家乡的药材有这么多讲究!等我侄女好了,我一定从吉林带点好药材来,给您泡酒喝!”
方言笑了笑,突然想到现在公司的供货渠道。
他夹起一片酱牛肉,目光扫过陆同志和方药中:
“说起来,吉林的野山参皂苷含量比园参高40%,这事儿你们知道吗?”
“我们研究所去年做过检测,同样重量的参,药效差出半剂药去。”
陆同志眨了眨眼,放下筷子,纸巾擦了擦嘴有些不解的问道:
“方大夫您这意思是”
方言其实想的是,现在倒是各地都可以供货,等到改开过后,各地的情况又会出现一些变化,虽然有国家单位在里面保底,但是药材这块儿难免会受到冲击。
于是方言话锋一转,就说起了目前自己所在的华夏中医研究院秘方研究所,药材供货渠道的事。
方言是很少在外人面前说这事儿的,一般人甚至都不知道他手下还有个秘方研究所。。
方药中和陈科冀听到他说这事儿,都有些惊讶,不明白方言是想干什么。
其实他们还不知道,方言是在未雨绸缪。
计划经济下药材公司“统购统销”,药农种植与市场需求脱节,常出现“药贱伤农”或紧缺药材高价抢购,比如80年代云南三七暴涨暴跌。
而且国营渠道重“指标数量”轻品质,导致道地药材流失,比如吉林人参被低档园参替代,改开后日韩药企以资本优势垄断优质产区,像是后面吉林人参70%经韩商转口,收购价压至成本线。
方言是打算,这时候是非市场化交易,走体制内通道,通过研究所向吉林国营药材公司发正式采购函,陆同志在地方协调优先供应优质药材如特级人参、鹿茸,流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凤山鹤鸣 作品《重生1977大时代》第1064章 未雨绸缪药材基地计划,家里来客了?(二合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