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孙女,代表了成长于末世冰封的一代,她可能成为联结年轻人希望与叛逆的关键人物。
她的视角可以展现地下城的教育、生活,以及青少年对头顶那颗巨大木星的恐惧与好奇。
只是适合他的角色,还没有想好。
正常来讲肯定是原剧本中刘启的角色最适合他,不过就像源代码开拍前,他费尽心思给陆星衍重新设计身份,果然不负期望,接连两个s级任务。
他对流浪地球的期望更高,这里面的科技树,哪怕是掉下几片叶子,也足够这个时代的人们受用不尽了。
所以,这个角色的定位一定要慎之又慎,可不能马虎了。
“我同意!”
刘慈欣连连点头,眼中带着激动:
“这些人物方向非常契合故事的灵魂。”
“刘培强在空间站的坚守、与家人情感纽带的脆弱性;韩子昂这种底层人物身上的历史厚重感和黑色幽默;韩朵朵面对末日时独特的希望感这些都是把宏观史诗具象化的重要支点。”
而除了剧情和人物设定外,关于布景和道具,同样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提前确定。
道具组提出了第一个技术性难题:“洛总,温总,大刘老师,原著中地下城生态、行星发动机的运行场景极其庞大复杂。”
“比如,‘地下城生态链展示’、‘行星发动机内部涡轮结构’这些场景,如何设计才能在3d视角下既保证科学的可信度,又能带来视觉冲击?我们现在需要考虑布景和cg配合的极限。”
洛珞仿佛早已深思熟虑:
“实景与特效深度融合,部分有代表性的地下城街区可以用实景搭建,结合大面积的立体投影背景和窗口外的虚拟城市景观,构建层次感,至于行星发动机内部”
他顿了顿,脑海中似乎已经浮现出“流形引擎”驱动的画面:
“‘流形’引擎核心解决视差补偿后,我们可以设计超震撼的内部镜头——巨大的涡轮转子在眼前转动,被3d放大的金属构件带着冰冷的压迫感,金属氢燃料输送管如同巨兽的蓝色血管脉动。”
“焦点转换间,宏大的工程奇迹与微观机械的运动同时呈现,这是传统2d镜头无法达到的临场感。”
另一个工作人员接着道:
“那外部场景呢?木星危机爆发,空间站视角下地球被巨大木星引力捕捉的场景?还有那关键的、点燃木星氢气的计划?”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睡觉的渡鸦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第311章 提前十年问世的《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