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危机,这赫然就是这次电影的主旋律了,也是特效组的重中之重。
相比于源代码里只有多次重复的爆炸场面,虽然做的很好,但过于单一。
如果能把这里的特效做好,那才是真正意味着国产科幻的崛起。
“这就是‘流形’的炫技时刻了。”
洛珞眼中闪烁着技术狂人独有的光芒:
“想象一下:镜头穿过冰冷的宇宙空间,空间站的全貌在眼前展开;然后镜头猛然俯冲,掠过巨大的空间站机械臂,最后定格在刘培强面部的特写头盔视窗玻璃面罩上——”
“巨大的木星红斑几乎占据整个背景,红棕色风暴的纹理清晰可辨,地球则变成木星旁边一颗渺小的蓝色玻璃珠。”
“这种深空中的巨大尺度对比,只有在3d环境下才能带来最极致的心理冲击,至于点燃木星”
洛珞目光扫过编剧们和刘慈欣:
“那段将是全片的视效高潮,全球行星发动机集体过载,射向木星的等离子光柱,在空间站引燃木星大气后爆发的席卷地球表面的巨大蓝白色火风暴!”
“‘流形’引擎的实时立体渲染能力,会让这片火海带着焚毁一切的能量从银幕上‘扑’向观众,形成真实的视觉温度!”
事实上,光是洛珞的描述,已经让在座的编剧们甚至连刘慈欣都感到一阵热血沸腾。
这种技术主导的奇观展现,让他们对原著的精神有了具象的期待。
就连刘慈欣也不例外,作为故事的创作者,他必须要承认,文字有文字的美,但要是能通过这么先进的技术,具象化的呈现出来,那将是多么壮阔啊。
而另一边的编剧,也是趁着今天洛珞好不容易在场,打算一口气把问题都问完,继而提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
“洛总,原著里关于‘抽签’进入地下城的残酷设定,以及‘火种’计划背后蕴含的存续与牺牲伦理,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讲清楚并引发思考?社会层面的宏大命题会不会冲淡人物和故事?”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尤其一旦涉及人性和牺牲,换做面对别人,他断不会这么问,但谁让对方是洛珞呢。
源代码中洛珞在最后关于人性和伦理的那番话,现在都还被网友们引做经典,什么个性签名、企鹅日志、博客热搜,发的比比皆是。
所以,他想看看洛珞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这正是精华所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睡觉的渡鸦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第311章 提前十年问世的《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