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有黏性,像胶水一样,能让烟雾里的风味物质牢牢地附着上来,而不是简单地滑过去。”
“其次,它像一层盔甲,能在烟熏时锁住鱼肉内部的汁水,防止成品变得干柴。”
“没有这层膜,就没有完美的烟熏,在进行任何烟熏之前,让食材表面形成这层蛋白膜,是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接着,他从庇护所的外面的雪堆中,挖出了不少散发着潮湿木香的木屑。
他抓起一把木屑,在镜头前展示,“熏料的选择,同样是一门学问。我准备的主要是矮柳木和少量桦木的木屑。”
“在北极地区,这是最容易获取的熏料。硬木燃烧产生的烟雾,味道柔和,富含愈创木酚和丁香酚,能带来经典的烟熏风味。”
“绝不能使用针叶树如云杉、松树的木屑,因为它们富含树脂,燃烧时会产生苦涩、刺鼻的黑烟,它只会毁掉食物的味道。”
“记住,冷熏要的是‘蒸馏’出来的浓烟,而不是‘燃烧’产生的烈火。”
“所以熏料必须是湿的,这样它们才能在高温下缓慢地不充分燃烧,以阴燃和热解的方式,蒸馏出最饱满的烟雾。”
准备好食材和熏料,他来到了那个由皂石板搭建的,充满美感的“烟雾工厂”前。
他打开炉膛的盖板,先在最前端的“燃烧区”里,放入几块昨夜壁炉里剩下的,还内含火星的,已经完全碳化的硬木木炭。
继续让木炭保持一种通体赤红的,高温无焰的闷燃状态。然后,在炉膛中间的“烟雾区”,他堆上了大量的湿木屑,几乎将空间填满。
他盖上盖板,只留下一条小小的缝隙用于观察。
“这个炉子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干蒸。”林予安对着镜头,用更通俗的方式解释起来。
“前面的炭火,就像一块烧红的烙铁,它本身不产生多少烟。当它产生的热气流过下面,去蒸上面这些湿木屑时。”
“木屑里的水分和香味物质,就会被逼出来,形成又浓又白的烟雾。这个过程,我们叫它‘热解’,得到的烟雾味道最纯净。”
很快,一股极其浓郁的白色烟雾,开始从炉灶末端的排烟口源源不断地冒出。这股烟雾并不烫手,还带着纯净而原始的木材香气。
“现在,是冷却和净化的环节。”林予安指着那条连接炉灶和熏房的白色雪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意勾画渔火钱江 作品《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第220章 第三十三天!(求月票辛苦的大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