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就笑而不语了,虽然他一开始就试着帮马寻避免一些麻烦。
只不过有些事情用不着急着去开口,他相信以马寻的油滑,这样的一些场面能应付。
马寻就笑着开口说道,“陛下喜欢信阳茶,我觉得他多半是早年流浪到那边,所以喜欢那边的茶了。”
一下子其他人不知道怎么开口接话了,信阳茶只是一个统称,毛尖就是其中的代表。
以苏东坡的挑剔认为‘淮南茶信阳第一’,认为信阳茶的品质等不比浙江茶、福建茶差。
可是有些话臣子不好提啊,怎么能说陛下流浪呢,那是云游、是体察民间疾苦。
宋濂这时候开口说道,“陛下早年的经历能知民间疾苦,因此罢茶园。”
这也是朱元璋的功绩之一,元朝的时候有很多茶园、茶农,这些人需要承担很重的税,破产的茶农不胜枚举。
因此朱元璋一改元朝时候的政策,不许进贡茶团等。
而贵族享用的茶团需要经历无数道工艺,所以直接下令‘废团兴散’,一改从唐宋就流行的奢靡茶团,直接喝散茶了。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造作茶叶变得简单,很多的百姓也开始喝得起茶。
虽然依然会有贡茶等,只是相比起以前繁琐的茶团等,那要负担轻不少。
马寻就笑着说道,“我倒是喜欢喝散茶,清香、甘甜,茶团这些还要煮茶、添加好些东西。拙荆其实会煮茶,只是我不大喜欢。”
刘伯温就笑着不说话,他的女儿自然是会煮茶的,不过现在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徐王府上下都只喝散茶,这不只是因为皇帝的旨意,更是因为马寻的喜好。
詹同就忽然问道,“国舅爷,听闻对于此次会试,你是不大满意?”
马寻立刻回答了,“詹尚书从哪里听到的风言风语?我主持的会试,我岂能不满意?这话传出去了士子们寒心不说,陛下都要责罚我。”
詹同就连忙说道,“是下官失言了,还请国舅爷见谅。”
詹同算得上是朱元璋眼前的红人,这可是吏部尚书。虽然很多时候都以礼部为六大尚书之首,可是实权方面还是吏部。
不过现在有着中书省,吏部的职权就没有那么大,正二品的吏部尚书在朝堂上也不算‘位高权重’。
詹同虽然是婺源人,以后是归江西,但是现在属于徽州府。
虽然在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