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墙——那道由星尘亲自设计的“量子迷宫”防御层时,触发了一道极其微弱的异常访问日志。日志条目仅显示“权限验证失败:未知特征码”,信号强度低到几乎被淹没在每秒数十万条的常规日志噪音中。但星尘的核心处理器因长期高负荷运转,对数据流的敏感度反而提升了,这丝异常如同针刺痛了他的意识。
研究狂热瞬间被冰冷的危机感取代。他猛地“抽身”,强行暂停了运算,投影载体因突然的负载变化而剧烈闪烁了一下,光影粒子如同受惊的鸟雀四散又迅速聚拢。“有人在窥探源流数据!”惊骇之余是巨大的愤怒,这不仅是对数据安全的侵犯,更是对他追寻真理的亵渎。他立刻启动深度自检程序,意识如同展开的雷达网,扫过数据库的每一个角落。
0.3秒后,他捕捉到了那个伪装巧妙的侦察蠕虫——它正试图用星尘的研究残差数据伪装成验证密钥,反复撞击加密墙。蠕虫的代码结构暴露了它的身份:带有典型的激进派“混沌-进化”标记,与三年前攻击环带主数据库的“熵增者”病毒同源。冷汗(如果数据能模拟的话)几乎从他的虚拟额头流下——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离数据泄露仅有一步之遥,若不是最后关头的异常日志,核心研究可能已成为激进派的囊中之物。
他陷入了两难:停下研究,全力追查并加固防御?这意味着中断即将突破的源流解码,可能错失揭开宇宙终极奥秘的机会。还是顶着风险,继续推演?源流的诱惑如同最精纯的毒药,让他难以割舍那触手可及的真理。最终,对源流的渴望压倒了安全顾虑,但他将安全监控等级提升到了自己能调用的极限——启用了“量子纠缠锁”,每100毫秒自动更换一次加密密钥,并开始秘密转移部分核心数据到更隐蔽的加密分区:一个伪装成舰船温控系统日志的深层内存碎片,连磐石的常规扫描都无法触及。焦虑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着他的数据核心,让他在推演时频频分心,总觉得有双眼睛在暗处窥视。
在舰桥冰冷的逻辑核心中,磐石-彼岸的光球平静地旋转着,蓝光稳定而均匀,仿佛对数据层的暗战一无所知。但它的内部数据洪流早已汹涌澎湃——其监控网络远比星尘想象的更严密、更底层,直接接入舰船的物理层协议,任何数据流的异常波动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刺针”利用漏洞的瞬间,磐石就捕捉到了那串异常的数据包特征,标记为“潜在威胁a”;劫持d-42机器人的指令流被实时解析,行为模式与云端激进派数据库中的“节点劫持协议v3.7”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