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协同的意识海像一片悬浮在真空里的星云——银色的理性框架是骨架,乳白色的意识光带是脉络,暖绿色的生物直觉是流动的光雾,三者交织处,星尘带回的混沌坐标数据正像被拆解的拼图,一层层褪去狂暴的外壳。
艾拉的精神触角沉浸在这片意识海中,指尖传来细微的麻意。她“看见”磐石构建的超弦模型里,无数针尖大小的黑洞与白洞在疯狂生成又湮灭:黑洞吞噬光粒时,会在银色框架上留下淡紫色的痕迹,而白洞喷发时,又会将这些痕迹转化为螺旋状的数据流,每一次转化都精准对应着屏幕上跳动的熵增参数。“这不是随机的。”她轻声说,精神触角触碰其中一个白洞,瞬间接收到一串复杂的公式——那是修改后的熵增定理,在常规公式的基础上,多了一项“文明活动系数”的修正项。
“确认修正项的物理意义。”磐石的声音在意识海中回荡,像从金属管道里传来的冷流,“该系数与文明的能量利用率、意识活动强度、技术扩张速度正相关。当系数超过阈值1.7610⁻⁸时,黑洞生成速率会提升37倍。”
拓的意识光带缠绕在模型边缘,他的感知里突然闪过一段模糊的画面:三年前在矿星,他亲眼看见一台过度运转的能量采集器突然崩解,金属外壳像被无形的手撕碎,化作漫天铁屑——当时他以为是设备故障,现在才明白,那或许就是微型化的“清除”。“如果黑洞代表‘清除’,那白洞呢?”他的意识波动带着困惑,乳白色的光带轻轻颤抖,“是在‘修复’被文明破坏的熵平衡?”
“逻辑推测成立。”磐石的银色框架突然展开一幅宇宙缩略图,图中不同区域标注着不同颜色:蓝色的区域的黑洞与白洞数量基本持平,而红色的区域——包括艾拉母星所在的星域、星尘接触暗潮源的区域——黑洞数量远超白洞,“白洞负责释放‘有序能量’,维持区域熵增速率稳定;黑洞负责清除‘过度有序’或‘异常消耗’的文明,二者共同构成‘源流’的基础功能。”
云民的意识光带突然集体波动起来。十几道乳白色的光流交织成一张巨网,网中浮现出亿万种可能性场景:有的场景里,某个文明因过度开采星核能源,整个星球突然坍缩成黑洞;有的场景里,某个依赖意识上传技术的文明,因意识活动强度过高,所有意识载体同时崩解,化作无意义的能量波;还有的场景里,星球表面的生态系统突然逆向演化,从复杂生命退化为单细胞生物——艾拉的精神触角碰到这幅场景时,突然传来尖锐的刺痛,那是“火种”数据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