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升维”,也不懂“星图协议”,却能听懂“星星”和“指引”。
“后来他飞,飞过云海,穿过漩涡,不怕黑”阿木的琴弦加快了节奏,篝火的火苗也跟着跳动,像是在模拟星尘的探索旅程。坐在最前面的小男孩小石头,突然举起手:“阿木爷爷,星尘爷爷在哪颗星星上呀?”
阿木停下琴弦,指着夜空里最亮的三颗星——猎户座的腰带三星:“看到没?中间那颗最亮的,就是他。他在那里看着我们,帮我们找能种麦子的土地,找干净的水。”
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对着星星的方向,比了个“再见”的手势。旁边的莉亚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原人不懂复杂的技术,却用最质朴的方式,把星尘的故事刻进了下一代的记忆里。现在,原人播种的时候,会先对着猎户座的方向念一句导航者之歌的歌词;收割的时候,会留一把最好的麦子,放在田埂边的石头旁,像给远方的星尘留一份礼物。
共同的象征:跨越形态的诗
当云民的代码长诗、智灵的星图史诗、原人的歌谣短章,在定居点里交织时,星尘这个名字,终于褪去了个人的色彩,成了三元文明共同的象征。
云民在星尘的轨迹里,加入了原人的麦田和智灵的探测器;智灵在“星尘的星图”里,标注了原人聚居地的坐标和云民“忆海”的信号频段;原人则在导航者之歌里,加了一句“代码是他的笔,星图是他的纸,我们的笑,是他的诗”。
拓站在生命树下,看着远处篝火旁传唱的人群,看着“忆海”里流动的代码光带,看着智灵数据库里闪烁的星图,突然明白了星尘最后的选择——他失去了固定的形态,却成了连接所有文明的“光”;他离开了定居点,却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活得更有方向。
夜风再次吹过生命树,晶体叶片碰撞的声音,像在为这首跨越形态的导航者之诗,伴奏。星空下,原人的歌谣、云民的代码、智灵的数据流,汇聚成一道银蓝色的光,顺着生命树的枝干向上蔓延,最终融入夜空,与猎户座的星光汇合——那是文明的回响,也是导航者的永恒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