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种植”“生物信号调节”都加进了自己的种植模型里;守望者-09则生成了一份地下共生网络维护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菌丝的培养方法、信号调节的时间、作物搭配的比例,还附上了今天的投影截图。
拓坐在田垄上,手里拿着一颗大豆种子,轻轻放在土表。种子慢慢滚到一根玉米苗的根部,停在南瓜叶子旁边。他看着学徒们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远处的生命树——它的晶体叶片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地下的根系肯定也在和试验田的菌丝网连在一起,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整个乐土都抱在怀里。
“你们觉得,我们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不用化肥,不用农药,非要建这个网?”拓突然开口,声音在傍晚的风里显得很轻。
阿野抬起头,想了想说:“因为化肥会把菌丝杀死,明年就种不出好庄稼了。”
溪的投影晃了晃:“因为这个网更灵活,能自己调整,不用人一直盯着。”
远推了推虚拟的眼镜:“因为数据显示,这样种出来的粮食,营养更丰富,吃起来更健康。”
守望者-09的绿灯闪了闪:“从长期来看,共生网络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资源消耗,符合文明存续的最优解。”
拓笑了,点点头:“你们说得都对,但最根本的,是我们要和土做朋友,和作物做朋友。”他拿起手里的大豆种子,放进土里,用手指轻轻埋好,“土不是我们的‘工具’,不是用来种粮食的‘容器’;作物也不是我们的‘财产’,不是用来填饱肚子的‘东西’。它们和我们一样,是活的,有自己的根,有自己的网,有自己的朋友。”
他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土:“我们建的不是试验田,是一个‘家’——玉米的家,大豆的家,菌丝的家,也是我们的家。只有家里的每个人都互相帮忙,这个家才能一直活下去,才能长出真正的乐土。”
夕阳慢慢沉下去,试验田的土表开始泛起淡淡的蓝光——那是菌丝网在傍晚释放的信号,像在和生命树打招呼。玉米苗的叶片轻轻合拢,大豆的藤蔓缠得更紧,南瓜的卷须也慢慢收了起来,像是准备休息。
学徒们都安静下来,看着眼前的景象。阿野把小本子抱在怀里,觉得今天学到的不是种植技术,是怎么和土地做朋友;溪的投影变得更柔和,数据流里多了“共生”“互助”“家”这些之前没有的关键词;远的种植模型里,第一次加入了“情感参数”——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作物的“状态”;守望者-09的维护手册最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