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着玉米杆:“玉米长得高,给大豆搭架子,大豆不用自己长杆,能省力气固氮;大豆的根瘤给玉米送氮,玉米长得更壮;南瓜的叶子铺在地上,遮阴,土不容易干,杂草也长不起来——它们三个在一起,不用施肥,不用除草,也能长得好。”
远蹲下来,用检测仪测了测土的湿度:“南瓜叶子下面的土湿度25%,旁边没种南瓜的土湿度18%,确实保水。”他又测了大豆的根瘤数量:“每株大豆有12个根瘤,比单独种的多5个,固氮量肯定更高。”
溪的投影贴在南瓜的卷须上,数据流突然加快:“我检测到南瓜在释放一种信号,能抑制杂草的生长!通过菌丝网传给周围的土,杂草的种子就不容易发芽了。”
“这就是‘互助’。”拓站在田垄上,看着眼前的三姐妹作物,阳光照在叶片上,泛着绿光,“不是你争我抢,是你帮我,我帮你,一起活下去。”
最让学徒们兴奋的,是“调节生物信号”的环节。拓带着他们来到生命树附近的一块试验田,这里的作物长得比其他地方更整齐,叶片更舒展。“生命树会释放低频信号,0.1赫兹,和菌丝网的频率一样。”拓说,“这种信号能让作物长得更稳,遇到大风不容易倒,遇到干旱也能多坚持几天。”
守望者-09打开了信号检测仪,屏幕上出现一条平稳的波浪线,频率刚好是0.1赫兹。“我们可以用信号发射器,把生命树的信号放大,覆盖整个试验田。”拓指着田边的一个小型发射器,银色的,像个小音箱,“每天早上开半小时,作物就能‘听’到信号,长得更健康。”
阿野试着把发射器打开,几秒钟后,他发现旁边的玉米苗轻轻晃动了一下,叶片慢慢舒展开来,像伸了个懒腰。“真的有反应!”他惊讶地说,伸手摸了摸叶片,比刚才更软一点,却更有韧性。
溪的投影靠近发射器,数据流里出现了“信号与菌丝网共振”的提示:“信号和菌丝网连在一起,能传得更远,整个田里的作物都能收到,比单独给每棵作物发信号更省力。”
远测了一下叶片的生长速度,五分钟后,数据出来了:“生长速度比刚才快了0.02mmh,虽然慢,但长期下来,产量会更高。”
傍晚的时候,学徒们都留在试验田里,没人想走。阿野在记录玉米苗的叶片舒展程度,本子上画满了小图;溪的投影躺在土表,和菌丝网的信号同步波动,像在和它们“聊天”;远在整理今天的数据,把“共生菌丝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