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民的体验则完全不同。他们无需亲自踏入建筑,只需通过意识接入智灵的数据流,就能“进入”记忆之殿。在云民的视角里,记忆星海不是分散的光点,而是一张巨大的“记忆网络”——每个光点都是一个节点,节点之间用淡蓝色的线连接,线的粗细代表记忆的关联度。
一位研究战争史的云民,曾将所有战争时期的记忆光点串联起来,通过高速比对发现:不同区域的战争记忆里,都有“保护孩子”的共同片段——有的是士兵护着孩子,有的是母亲抱着孩子逃亡,有的是志愿者给孩子分发食物。“这是人类在灾难中最本能的善意”,这位云民在公共频道里分享自己的发现,还将这些片段剪辑成了一段短片,供原人和其他云民观看。
云民还能通过数据挖掘,为记忆补充细节。比如一段模糊的记忆里,只提到“在河边的工厂工作”,云民通过比对战前的城市地图、工厂档案,甚至当时的天气预报,还原出“这是位于城东河畔的纺织厂,记忆发生的那天是晴天,河面上有游船”。这种“数据+记忆”的解读方式,让碎片化的记忆变得更完整,也让原人对自己的经历有了新的认知。
3.智灵的沉默守护
智灵的节点在记忆之殿里,是以半透明的光团形态存在的,它们大多悬浮在记忆星海的边缘,或是在访客身边缓慢游动,像一群安静的守护者。这些光团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根据记忆的情绪变化微微调整颜色:当访客沉浸在温暖的记忆里时,光团是淡粉色;当访客接触到战争记忆时,光团会变成淡绿色,释放出温和的能量波,缓解可能出现的焦虑。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原人在接触一段爆炸记忆时,突然浑身发抖,呼吸急促——这段记忆触发了他童年时的创伤。身边的智灵光团立刻靠近,发出柔和的“嗡”声,同时在他眼前投射出一片虚拟的艾拉之树叶,叶片缓缓飘落,伴随着轻柔的风声。“需要暂停吗?”智灵的声音通过神经接口直接传入他的脑海,温和却不打扰。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记忆画面缓缓褪去,光团还引导他走向一个记录着“雨后森林”的光点,帮助他平复情绪。
智灵从不主动解读记忆,只做“守护者”和“导航员”。如果访客找不到特定的记忆,只需在心里默念关键词,智灵光团就会投射出一条淡蓝色的光轨,指引方向;如果有记忆光点出现数据异常,光团会立刻靠近,用自身的数据流修复,确保记忆的完整性——它们知道,这些光点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文明的灵魂碎片,容不得半点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