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希望里。
“望舒号”的引擎突然轰鸣起来,声音越来越大,震得整个大厅都在抖。地面的金属板开始发烫,船尾的火焰慢慢升起,橘红色的火光照亮了穹顶的弹痕,照亮了志愿者们刚才站过的地方,也照亮了船艏那株绿芽——在火光里,绿芽像活了过来,仿佛真的在赤红色的土壤里伸展、生长。
引擎的轰鸣声越来越响,“望舒号”开始缓慢升空,带着一船的农具、种子、实体书,带着一群守护传统的朝圣者,向着漆黑的宇宙飞去。观测窗里的地球越来越小,而火星的方向,正有一颗红色的星球,在等待着绿芽的到来。
这不是一次逃离,不是一次殖民,是一次“反向的远征”——他们远离高度数字化的文明,走向荒芜的星球,不是为了征服,是为了播种;不是为了扩张,是为了守护。他们要在火星上,用锄头刨土,用种子发芽,用手工造物,让泥土的温度、汗水的咸味、季节的轮回,在另一个星球上,重新生根、开花、结果。
拓站在空旷的大厅里,看着“望舒号”消失在穹顶的发射口,手里还残留着哈桑那捧土的温度。他知道,这场朝圣的启程,不是文明的分裂,是文明的守护——地球有数据的光,火星有泥土的根,两者都是“乐土”,都是人类文明不该丢失的部分。
引擎的轰鸣渐渐减弱,大厅又恢复了平静,只有管道的滴水声还在“嗒嗒”响。拓慢慢走出大厅,晨光洒在他身上,像洒在一位守护者的肩上。他知道,属于“望舒号”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属于地球的故事,也会继续——在泥土里,在数据里,在每一个守护文明根脉的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