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昨天教孩子们认“地球”两个字时,孩子们问“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她只能指着书里的图片说“是蓝色的,有很多绿色的树”。现在她明白了,她的使命不只是教孩子们认字,更是要把地球的故事、人类的根,一点点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火星的“陌生人”,是带着地球的薪火来的“继承者”。
哈桑深吸一口气,双手按在石板上,指腹能感受到石板的凉意,也能感受到石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此圣约,非为束缚吾辈之枷锁,实为守护吾辈心灵之壁垒。守护吾辈千辛万苦所追寻之内心宁静、手足踏实之感,与人之为‘人’最珍贵之本真!”
最后一个字落下,石屋里静得能听到油灯“噼啪”的轻微声响,还有外面风啸声穿过石缝的“呜呜”声。没人说话,却有一股热流在每个人心里涌动,像油灯里跳动的火苗,温暖而坚定。
这时,伊芙琳端着一个陶碗走了过来。陶碗是她用火星黏土亲手捏的,碗口有点歪,却透着一股子质朴。碗里盛着半碗暗红色的泥土,是她下午特意去温室旁边挖的,还混了一点哈桑带来的地球“引子”土,黑红相间,像两种血脉融在了一起。“该按手印了。”伊芙琳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庄重。
哈桑第一个上前。他伸出右手,食指轻轻浸入陶碗,暗红色的泥土立刻沾满了指腹,连指甲缝里都塞满了。他走到石板前,在“赤红圣约”最下面的空白处,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那是莉娜特意为他刻的,笔画比别人的粗一些。他深吸一口气,指尖用力按在名字旁边,一个清晰的、带着泥土的指印立刻印在了石板上,像一个血色的承诺,在油灯下泛着暗红光晕。
接下来是伊芙琳。她的手有点抖,却很稳,沾了泥土的食指按在石板上时,她特意按得慢了些,好像要把自己的心意都融进这个指印里。“希望孩子们能在这土地上好好长大。”她小声说,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到,却让旁边的莉娜红了眼眶。
然后是队列。托马斯的指印又深又大,像他的人一样有力;艾拉的指印很轻,却很清晰,指甲上还留着磨数据终端时的小划痕;莉娜的指印旁边,特意刻了个小小的书本符号,说“这是我的记号”;连孩子们也来了,托米被妈妈抱着,小手沾了泥土,在石板边缘按了个小小的指印,像个小太阳;还有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妈妈用棉签沾了点泥土,在石板上点了个小圆点,说“这是宝宝的承诺”。
一个接一个,一百零七个指印,深深浅浅、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