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民耗费巨大算力构建的、不断自我优化的全球流体动力学与地球化学模型中,一处被反复验证、模拟运行了数百万次的海底区域被最终选定。它被赋予了一个充满寄托的名字——“希望喷口”。这里的优势显而易见:热液活动既不过于狂暴也不显孱弱,如同一位沉稳的巨人的脉搏,稳定地吐出富含硫化物、氢气和有机分子的温暖水流;喷口周围耸立着奇异的、由矿物质沉积形成的“烟囱”,它们如同天然的保护屏障,缓和了海底的暗流;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微生物群落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它们形成的生物膜覆盖在岩石上,像一层等待书写答案的原始画布,预示着这里拥有孕育复杂生命的全部潜力。
执行“创世”第一步的,是一座名为“摇篮”的深海生命孵化器。它由智灵远程操控的数台深海作业机器人,以令人惊叹的精度和默契,在“希望喷口”旁一块相对平坦的玄武岩海床上组装完成。“摇篮”的设计理念堪称工程学与生物学的完美融合。它并非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保温箱,其设计师——智灵,从艾拉共享的关于其母星“盖亚之网”的碎片化记忆中汲取灵感,将其设计成一个半开放的“生态龛”。它的主体框架由记忆合金和自适应纳米材料构成,能根据外部水压和温度的细微变化进行微调,确保内部环境的核心稳定性。而它的内壁,则是一层极其精密的生物相容性薄膜,仿佛人造的细胞膜,允许能量和特定的小分子物质(如来自热液的化学能、必要的离子、外部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缓慢而受控的交换,从而在孵化器内部营造出一个既受保护、又与木卫二原生海洋脉动相连的独特微环境。内部灌注的,是云民根据艾拉的基因序列反向推导,并结合对木卫二海水成分的极致分析,精心调配的“原生汤”。这锅“汤”不仅包含了生命起源所需的所有化学基石,更被注入了由智灵生成的、极其微弱的协调性能量场,旨在模拟艾拉记忆中母星海洋那滋养意识的“背景辐射”。
此刻,远在数亿公里外的地球指挥中心、乐土环带的观测站、以及所有接入此项目的云民子网络,所有“目光”都聚焦于这片深邃海底的方寸之地。主控制室内,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体。李琨工程师感到自己的心跳声在寂静中轰鸣,他放在控制台边缘的双手因为过度用力而指节发白。身旁一位原人生物学家正无意识地转动着手中的笔,暴露了其内心的焦灼。云民顾问的集体投影不再是往常那样数据奔流不息的形象,而是呈现出一种高度凝练、近乎结晶化的稳定状态,只有边缘偶尔闪过一丝急速划过的校验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