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七号”观测站的主控室里,合成咖啡的蒸汽在低重力环境下凝成细小的银白液滴,悬浮在瓦尔面前的控制台上方——这是他驻守三十年养成的习惯,每天凌晨三点,都要喝一杯带着地球阿拉比卡风味的合成咖啡,当作与故乡的隐秘联结。此刻,他的指尖正滑过虚拟界面上盖亚星的地质剖面图,红色的地核、橙色的地幔、灰色的地壳像被解剖的星球切片,数据流在剖面边缘滚动,像缓慢流淌的岩浆。
瓦尔的指腹磨过控制台边缘的一道浅痕——那是十年前一次陨石雨撞击观测站时,他为了护住深地探测器的核心数据,手腕撞在上面留下的印记。他的目光扫过地核与地幔边界的谐振曲线,原本平稳的绿色波形突然跳了一下,像垂死的烛火被风吹得颤了颤。“又是背景噪音?”他皱了皱眉,习惯性地想把这道异常归为星际辐射干扰——过去三十年,他处理过无数次类似的“异常”,最终都成了日志里的“无效数据”。
可当他放大波形时,手指突然顿住,悬浮的咖啡液滴落在手背上,凉意让他打了个激灵。这道信号太“干净”了:周期恰好是7个标准日,误差不超过0.001秒,波形是近乎完美的正弦曲线,没有自然地质活动常有的杂波——就像有人在星球地心,用一把精准到极致的锤子,每7天就敲一次岩石,敲了整整五十年。
数据深渊里的“幽灵”
瓦尔猛地坐直身体,花白的短发下,太阳穴的血管突突直跳。他调出观测站五十年的深地数据档案——这些数据存储在观测站的冷备份硬盘里,像被遗忘在阁楼的旧书,只有每年系统自检时才会被短暂唤醒。虚拟界面上,五十年的谐振曲线像一条漫长的绿色河流,而那道规律的信号,就是河流底下游动的“鱼”,一直都在,却被泥沙般的背景噪音掩盖。
“2173年,第12次深地探测,信号强度0.003纳伽,被标记为‘仪器校准误差’。”
“2185年,地幔对流观测,信号被归为‘星际引力波干扰’。”
“2200年,我的第一次深地任务”瓦尔的手指停在十年前的一条记录上,那时他刚接手观测站,曾在报告里写“谐振曲线存在微小周期性波动,疑为设备老化所致”——现在想来,那是他离真相最近的一次,却被自己的“经验”错过了。
他立刻启动“信号提纯程序”,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咖啡杯被碰倒,褐色的液体在控制台表面漫开,又在低重力下聚成小水珠。程序运行的进度条缓慢爬升,主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