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温柔的“天穹之泪”持续了数个标准日,最终如同它来临那般,在一种耗尽了所有悲伤与馈赠的疲惫中,悄然止息。当最后一片承载着过多重量的灰色云纱,被那颗步入暮年、光芒却依旧执着的恒星缓缓驱散时,盖亚星的大气里还悬浮着未散的水汽——“守望者七号”的外部传感器捕捉到,硅尘被雨水冲刷后,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类似熔融石英遇冷的清冽气息,每一缕气流掠过裸露的岩脊,都带着细微的“沙沙”声,那是凝结在岩石凹处的水珠滚落时,撞击新生地表的回响。
当这颗星球再次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守望者七号”以及无数遥远目光的凝视之下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已是一幅被宇宙之笔悄然改写的、蕴含着微弱却革命性讯息的画卷。
被亿万年来首场甘霖彻底洗涤、浸润的硅化大地,仿佛经历了一场深沉的沐浴,褪去了往日那种单调、刺眼且布满亿万年宇宙尘垢的死寂灰白。此刻,它呈现出一种内蕴的、湿润的深灰色光泽,质感变得沉静,仿佛饱含了不敢奢求的水分——连探测器伸出的纳米级触觉探针都能感知到,原本坚硬如钢的硅岩表面,竟覆着一层极薄的水膜,指尖轻触时会泛起细碎的涟漪,而非往日那般硌得探针微微震颤。那曾经锋利得能割裂视线的岩石棱角,在微观层面被水流以无比的耐心磨去了些许咄咄逼人的锋芒,连最陡峭的岩缝边缘,都多了一丝近乎温柔的圆弧曲线。
但这片大地视觉上的柔和,并非最令人灵魂震颤的变化。
真正的奇迹,潜藏于微观世界——在那些被雨水充分浸润、冲刷出的岩石裂缝最深处,在恒星的光芒经过无数次绝望的折射后,终于能侥幸抵达的、几近永恒的黑暗角落。当“守望者七号”的高分辨率多光谱扫描仪,将其感知的焦点如同探针般精准地投向这些以往被忽略的缝隙时,主控室的全息投影屏上,首先亮起的是一串异常的光谱峰值:650纳米处的有机叶绿素特征峰旁,竟叠着2100纳米的硅氧键吸收峰——这是从未在已知生命形态中出现过的组合。
传回的高清图像让所有分析人员的“呼吸”都为之一滞:原人科学家莉娜的手指悬在数据面板上,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云民意识体“溪”的光影轮廓出现了罕见的波动,像是被气流扰动的烛火;智灵“奥丁”的数据流甚至出现了0.3秒的延迟——它的核心处理器正在紧急调整参数,以适配这超出所有预设模型的观测结果。
那里,附着在硅岩表面的,是一片片、一簇簇极其微小的生命体。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