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求变进取,鲁文化因袭求成,孰优孰劣,因人而异,至少在刘据这,穀梁那一套迎合君主、愚昧世人的把戏,行不通。
“上君,大汉征伐四夷,劳民过甚,该适可而止了。”瑕丘江公泣血道。
“江公,寡人才执掌国政多久?”
刘据淡淡一笑,撕破他所有的虚伪,说道:“这番话,江公该对我的父皇说,不该对我说。”
以瑕丘江公的身份地位,可以劝谏天子无数次,但为什么不呢?
因为天子不喜欢,穀梁家是不会做、不会说天子不喜欢的事的。
可又要“以民为本”,穀梁家怎么办呢?
找到一个能够劝谏,甚至能改变天子意志或遗志的人,会是谁呢?
只有大汉储君!
穀梁家不愿意去做的事,却鼓动、甚而是强制储君去做,天家父子多有不和,穀梁功不可没啊。
当初的鲁国,政权世代由世家大族把持,以致出现大夫专政、君权旁落的现象,手段,正是这个啊。
一边讨好着君主,一边挑拨着君主父子,刘据想不明白,人怎么能阴险到这种地步。
“上君对我穀梁误会太深。”瑕丘江公哽咽道,“对我儒家误解太深。”
廷议上的新政五,将世职全部分给了其他百家,儒家弟子如果想出仕,只能冒充百家其他人。
而且,是暂时的。
是哪家的世职,终究要还给哪家,到最后什么都落不到,灯笼竿头,空空荡荡。
百家本来就对儒家多有戒防,新政之后,防儒甚于防贼,儒家自诞生以来,什么时候受过这么大的委屈?
“江公,你总是那么委屈。”
刘据接触过穀梁家,长嘘一声,“也总是那么贪功。
近年以来,民间渐生‘始皇帝焚书坑儒’谣言,是穀梁家的手笔吧?”
坑儒的前因后缘,其实很清楚,秦始皇帝三十五年,为秦始皇求仙药的方士卢生、侯生将始皇帝批评了一顿,认为始皇帝刚愎自用,以刑杀为威,望之不似人君,然后两名方士就逃之夭夭了。
始皇帝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说是:‘去年朕把天下不中用的书籍全部烧毁,招了大批文学方术士和方士在身边,目的就是致太平、炼奇药,谁知这群炼药者光耗费钱财,全不见功效,倒是中饱私囊、以权谋私的丑闻天天传到朕耳朵里。
卢生等人,朕待之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席挥毫 作品《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第七十三章 自戕